“如果人們以為意大利只有奢侈華美的服裝和美食,那就錯了,我們也在追求制造出工業領域的prada。”
一位來自威尼斯的記者說,“卡拉羅家族在意大利很受人尊敬?!边@個集團的消息常常出現在我們的報紙上,毫無疑問是意大利跨國企業的典型。
沒錯,作為世界領先的傳動系統生產商,卡拉羅在農用機械、工程機械及物料搬運機械用的傳動系統技術上的地位與影響自不待言,但更多的人可能還不知道,這還是一家將浪漫氣質與制造藝術完美結合的意大利企業。
倘若不告訴你,僅從柔和的廠房設計與充滿了現代感的辦公環境上,你根本無從判斷卡拉羅到底是屬于哪個領域的企業。的確,米黃色的明凈工廠與辦公樓在秋日的陽光下暖意洋洋,無處不見的綠樹草坪據說達到了建筑面積的1/4,一件件鍍著橙紅色的精致展品、一排排專業設計的抽象畫幅,還有正在設計中的摩登廣告,恐怕沒有一處會令人聯想到這是一家典型的重工業設備配件制造商。
是呀,誰能想到,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受人尊敬的馬里奧?卡拉羅先生還曾是意大利“勞動騎士勛章”的獲得者,并擔任過威尼托地區制造業協會的主席,甚至發表了數篇頗有見地的涉及經濟社會領域的論文。
誰又會想到,這位個子不高、聲音不大的家族企業領袖幾年來一直擔任著意大利最具聲望的古典音樂文化組織——帕多瓦音樂愛好者協會的主席,而且還是帕多瓦市和威尼托地區管弦樂團的主席。
……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曾有一篇評論如此講互聯網企業:越像互聯網企業的公司越不得好活,而越少有傳統模式味道的企業卻悠哉樂哉。而對于機械制造業,這個辯證法似乎也同樣說得通!
卡拉羅已迫不及待地掀起了中國新工廠的“紅蓋頭”。
10月17日,卡拉羅(中國)傳動系統有限公司在青島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典禮,位于城陽區青大工業園的新工廠高調亮相。來自全球各地的數百位客戶、配套商以及政府、媒體各界人士,以及佩戴著從意大利特地空運來的大紅色領帶的卡拉羅員工們同時舉起手中的香檳,共同見證了這個特別的時刻。
至此,卡拉羅的世界版圖上已擁有了18顆棋子。在其全球董事長馬里奧·卡拉羅先生看來,這家新工廠的開業意義深遠:未來,1/3的生產能力將由意大利轉移到中國,而這種轉移將使得生產成本比在意大利降低15%左右?!安贿^,成本并不是唯一的考慮,最吸引我們是中國市場的前景?!?/p>
這并不是卡拉羅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2004年底,這位意大利傳動巨子已在青島經濟開發區組建了首家中國工廠,小試牛刀。而試水的結果便是:時隔三年,卡拉羅果斷地增資置廠,擴大規模。
據有關人士介紹,占地23000平方米的新工廠總投資達到2000萬歐元,共有五條生產線,設計產能為電機驅動單元10000萬件,橋和箱80000臺套??ɡ_執行總裁博薩瑞更是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計劃到2009年,卡拉羅中國工廠的營業額將從2006年的1000萬歐元增長到1億歐元?!?/p>
布局中國市場
正如一位政府官員所言,“此次卡拉羅的巨資投入,是對于中國市場發展信心堅定的表現?!瘪R里奧?卡拉羅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于中國市場的青睞,這位架著黑框眼鏡、頭發花白的老人用帶有意大利口音的英文表示,“繼印度、阿根廷、波蘭、德國、美國之后,中國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市場?!?/p>
一切跡象都在表明,卡拉羅的眼光不斷向中國聚焦。據透露,目前老卡拉羅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在中國負責不同業務,而在投資力度上卡拉羅的雄心也可見一斑,從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的租賃廠房、不過百萬投資到目前大筆如椽的擴張建設、全力打開市場,卡拉羅已經鉚足了勁。
對此,ceo博薩瑞先生宣稱,“進入中國市場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惫I產品領域經驗豐富的他說,自2001年卡拉羅產品銷售到中國以來,一直到2004年在中國建廠,卡拉羅集團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在不斷增強,無論是農業機械還是輪式裝載機、挖掘機等其它工程機械的市場形勢都非常樂觀,而這對于主要從事驅動橋和變速箱等傳動部件總成產品生產的卡拉羅而言絕對是個利好消息。
眾所周知,驅動橋是車輛和工程機械傳動系統中最后一級傳動,主要由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和橋殼等組成。其質量直接影響整機的好壞,隨著當前整機設備技術升級,卡拉羅的競爭力自不待言。據博薩瑞介紹,卡拉羅在車橋方面為世界第一,而在農業機械和工程機械傳動系領域同樣表現出色。
據業內人士分析,除了看好產品的市場前景,卡拉羅增資擴建還有另外的考慮,卡拉羅與世界著名的公路、非公路車輛、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制造商,如凱斯、紐荷蘭、沃爾沃、小松、特雷克斯、約翰?迪爾等都有著長期戰略性合作,而隨著這些主機廠陸續進入中國,卡拉羅的腳步自然不能放慢。
好在,經過了三年的生產磨合、技術工人培訓與全國銷售網絡鋪設,卡拉羅已為未來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據了解,“目前,卡拉羅已能夠為輪式工程機械如輪式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以及叉車、拖拉機、汽車等進行配套,客戶包括福田、詹陽、柳工、徐工等企業。”
其實,卡拉羅的中國戰略并不局限于青島一地,日前剛剛開業的微齒精密機械(蘇州)有限公司也是個重頭戲。
據介紹,剛剛加入卡拉羅集團的微齒作為全球中小型精密齒輪和傳動部件生產第一品牌,客戶遍布世界各地。而這家投資1300萬美元的蘇州工廠將主要生產傳動系統的零部件和配件,廣泛用于電動工具、園林機械、汽車和船用傳動系統等領域。“蘇州這個企業規模在23億人民幣左右,2/3銷售配件,可以用于建筑設備和電動設備,除了給我們自己配套也可以實現產品互補?!?/p>
其實,在卡拉羅集團的發展戰略規劃中,我們不難看到它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努力,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上?!俺诉M一步推動核心業務和相關領域的發展,我們還計劃在未來幾年里不斷更新產品系列,更加關注環保牽引系統(如混合型動力機車)在快速增長市場的機遇;以及進入新市場,如越來越受關注的風力發電市場等?!?/p>
十年之約
不論如何,卡拉羅已欣喜地看到,自己身體里流淌的中國血變得越來越鮮紅。
但與某些旗鼓相當的同行比起來,卡拉羅的中國行程似乎有點落后。不過,它并沒有因此亂了陣腳。
博薩瑞的態度無疑是堅定而鮮明的,“雖然我們進入中國市場較晚,但信心很足、決心很大”。他看來,后來者居上的卡拉羅是不會錯過這場盛宴的,“中國經濟與前些年比,已脫離了那種價格決定一切的初級階段,到達了理性消費階段,對產品的使用周期、產品效率等性價比考慮得更多、更成熟。”
而博薩瑞并沒有忽視價格爭奪。他說,中國的價格戰的確很難應對,畢竟與價格優勢的中國產品相比,進口的技術產品都比較昂貴,而中國客戶能否承受這較為昂貴的配套,對卡拉羅來說是個重要的挑戰。他強調,卡拉羅一直堅信,“高質量是發展趨勢,我們將繼續保持高品質,向全球提供同樣質量標準的產品。”
不過,“促進本土化生產,提高競爭力也是卡拉羅的當務之急。我們的生產在年底很快進行,既有具體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也會出口到其他國家。”博薩瑞補充道。
顯然,卡拉羅在中國的處境已和三年前大有不同。如果再回溯到十年前,更是天壤之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在回憶起十年前訪問卡拉羅的情節還頗多感慨:當年的中國傳動市場一片空白,而卡拉羅公司也最終沒有受邀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外資巨頭;反而在魚龍混雜、競爭激烈的新千年后,它卻姍姍而至。
對這個問題,卡拉羅先生的說法是,“十年前,卡拉羅的國際化生產經驗不是很豐富,而中國市場并不成熟,我們選擇了其他國家嘗試全球采購、本土生產、全球銷售。而后來,卡拉羅相繼在阿根廷、俄羅斯、德國都開設了生產工廠,現在印度市場已經達到80%本土生產。而今后重點會逐漸轉移到中國來,將科技含量高的技術帶到這個市場上,未來軸承和配件都會在本土制造,2年后80%產品將由中國制造。”
毫無疑問,時下的卡拉羅已對集團的國際化運作信心十足。經歷了十余年的國際化浸淫,卡拉羅已于1995年在意大利上市,全球分布有18個工廠,并在土耳其和日本設有代表處,世界范圍內擁有雇員2800多人,截止2006年底,集團的合并銷售額為6.67億歐元。
國際化風生水起
擁有65年發展史的卡拉羅并非生下來就是巨人。
始建之初,卡拉羅主要從事農業播種機的生產。在發展了20年后,公司開始進入農用拖拉機領域,并在1958年生產了第一臺拖拉機軸承“tre cavallini”。
1970年代初,馬里奧成為卡拉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市場趨勢促使他開始在生產工藝設計上的改造創新,引入了早期的使用四輪驅動軸和驅動系統的車型,并著手擴大和發展車橋和變速箱業務,后來逐漸將拖拉機業務剝離出去,集中精力做好高速公路車輛用自動化系統的工業開發。到1985年時,卡拉羅在世界市場上已處于領先地位,所銷售車橋已超過10萬套。
在核心業務的帶動下,卡拉羅也接管和建立了與核心業務相關的公司,以分散二級產品的生產。在收購了omg公司(意大利東北部企業,專門生產制造機動車輛零件、離合器和接頭)和siap公司(齒輪和鍛件制造商)之后,卡拉羅集團終于在1986年正式成立。
通常,當企業發展到一個階段,國際化戰略自然提上日程。1990年代后,卡拉羅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的好消息便接連不斷。1995年底,卡拉羅控股公司在意大利證券交易所上市,全球發售15,000,000股(占公司資本的35.7%)。1997年,卡拉羅獲得了印度最大工業集團escorts公司51%的股份,由此開始了在印度創建制造中心的發展規劃。同年,卡拉羅印度公司開始正式生產,第二年卡拉羅印度公司在浦那落成。隨后的幾年中,深諳國際化路數的它又陸續將觸角伸到了波蘭、美國、阿根廷和德國。
進入2001年,卡拉羅通過內部重組將集團的六個業務單位合并為兩個公司:卡拉羅公司和siap公司,分別成為驅動系統和傳動裝置的綜合生產中心。
與此同時,卡拉羅的外部收購也沒有止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