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17日報道,一項最新發布在美國《神經科學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表明,人們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想吃垃圾食物的欲望會大大增加,這與大腦的“獎賞機制”有關。
報道稱,之前有研究發現,腰圍變粗與睡眠不足有關。研究者認為,睡眠中斷可能會影響激素水平,從而使人們感到饑餓或產生飽腹感的變化。但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激素水平或與該現象聯系不大,導致這一現象的與大腦內部涉及獎賞和調節機制的變化有關。
據報道,研究團隊招募了32名年齡介于19到33歲的健康男性,并為他們提供了面食、牛肉、蘋果和草莓酸奶等相同的晚餐。
然后部分參與者攜帶睡眠追蹤裝置回家睡覺,部分實驗對象則待實驗室內保持整晚清醒。
隔天一早,回家休息的實驗對象回來后,研究者們先對他們進行了饑餓及食欲評分并同時測量了29名男性的血糖水平,同時詢問他們愿意花多少錢支付24種各式零食點心和24種不可食用物品。
結果顯示,無論實驗對象睡眠是否充足,所有參與者在早上都同樣感到饑餓,且激素和血糖量也幾近持平。然而,當參與者睡眠不足時,他們卻愿意花更多錢在零食上。
一周后,研究者們重復進行實驗,之前熬夜的參與者允許睡覺,反之亦然。
最終的核磁共振結果顯示,當睡眠缺乏的參與者在看見食物圖像時,大腦中控制情緒的杏仁核(負責處理食物獎賞機制)的活動量會增強,食欲旺盛后,理性管控的區域活動降低,就會愿意花更多錢在垃圾食物上。
研究團隊表示,這表明在夜晚睡眠不足時,食物圖像是誘發大腦活動發生的重要因素,而不僅僅是激素。
德國科隆大學教授、該研究共同作者彼得斯(jan peters)表示:“這些數據使我們更了解睡眠不足如何改變大腦對食物評估的機制。”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神經科學家本尼迪克(christian bendict)沒有參與該篇論文,但他對此研究表示歡迎。他說,當個人睡眠不夠時,人們普遍會消耗更多能量,因此大腦會促進增加食物攝取的信號,而非浪費能量以控制欲望。
但他指出,該研究存在局限性,比如研究范圍太小,沒有比較參與者對健康食品的反應等。
他表示,重要的是還要記住除了睡眠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體重。“這不僅僅是關乎睡眠的問題,身體的活動也很重要,健康飲食、食物等。我們不能舍本取末,為了睡眠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內容。”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