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篇:新邏輯 ?
26
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
首先提出一個新的邏輯:整個行業將步入無增長時代。從2016年至2020年,銷售面積幾乎沒有增長,都穩定在16億平方米左右,雖然成交金額從14萬億達到17萬億,但這一方面是房價在漲,另一個方面是過去幾年,都以三四線城市的成交結構為主,去年和今年開始,一二線的成交占比越來越高,所以才使得成交金額不斷上升。未來大致預計成交面積很難有大幅度的突破,所以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
第二點,隨著今年“三條紅線”的出臺,很多房企拿不到更多的資金,過去房企高歌猛進,資金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如果沒有更多的資金加入,整個行業再繼續往上走的動能會被大大削弱。
27
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
過去的兩三年不確定性充滿了整個行業,無論是政策、“黑天鵝”,還是整個行業的上下波動,這都是因為不確定性。2020年之后,特別是帶上“三條紅線”的“緊箍咒”之后,確定性更加明確,再加上提了四年的房住不炒,行業的發展方向變得非常清晰:高歌猛進時代應該告一段落。
28
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業、制造業、服務業
去年提出了房地產是制造業的觀點,是中國最大制造業的觀點。今年補充兩點,房地產業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業,最大的制造業,最大的服務業。
金融業不用多說;制造業去年已經講過了,整個制造業所有的特征,房地產行業都符合,而且房地產行業,對吸引就業者,消化就業者這一塊也都有了幫助;而與房地產相關的服務業,如今也在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29
規模房企也會出現負增長
在回顧2020年的時候,已經有一些企業的業績下降了。2021年可能出現規模企業操盤和權益口徑銷售業績下降的情況。在今年45家典型房企,全口徑增速為負的也有幾家,有4家是千億房企,全口徑今年也是負增長。未來規模房企出現負增長,在三道紅線的壓力之下,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常態。
30
房企需要壓力測試
房企要學習金融機構,每年做壓力測試。
第一道是經營現金流加融資現金流最后等于正還是負。2020年上半年,50家房企,經營現金流為負的是26家,融資現金流為負的是8家。
第二個壓力測試,把所有的資產,包括在售項目、土儲、存量資產、不良資產,全部折合市場價,減去所有的負債、應付款,上市公司可以和上市公司市值做比較,非上市公司可以和凈資產做比較。
兩道壓力測試完成后,得出結果良好的房企,可以在2021年,乃至未來每一年繼續大踏步前進。如果這兩道壓力測試做出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未來可以適當的放緩腳步,夯實基礎。
31
企業限時轉“綠”
“三條紅線”的要求提出之后,試點企業范圍一定會擴大。所以踩紅線的企業,無論是一條、兩條,還是三條,希望迅速轉綠。
趨勢篇:新發展 ?
32
未來跟著客戶走
未來房企要跟著客戶走,這個問題談了很多年了,前幾年在做定位的時候,也會做周邊的競品調研,如周邊兩房100-110平米賣得最好,這是客戶需求嗎?未來要重新跟著客戶走,認真跟著客戶走,重新做好需求的研究和分析。
33
投資:精選城市,合作破局
所有企業最大的挑戰就是投資、就是拿地,拿錯一塊地十塊地都補不回來。為此探討一些新的指標:
1、短期一年半以內指標
戶籍人口變化:很多城市都限購,戶籍一旦發生變動對短期購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深圳增加了30多萬人,上海幾乎每年戶籍人口不增長,今年上海也開始“放開戶籍”了。
出生人口變化、幼兒人口遷徙:生孩子對購房是最直接的需求,深圳、廣州都喜歡生孩子,上海和北京生育率都比較低;幼兒園人口的競爭的指標意味著,如果在這里讀幼兒園可以基本確定,這一家連這個孩子就在這里生活下去了。
結婚對數變化、離婚對數變化:結婚和人口基數有關,也和年輕人的想法有關。由于限購的原因,很多城市是通過離婚才能買房,所以離婚的數據也特別關鍵,一旦離婚率上升,肯定說明這個城市需求會增加。
房價水平變化:房價基本上越漲越買,關注典型區域的房價水平,可以看短期內是買還是賣的情況。
舊改棚改變化:上海為什么今年市場好,因為去年2.9萬戶棚改,今年3.5萬戶,每一戶幾百萬補償。加在一起,很可觀。
軌道交通建設:特別是三線城市軌道交通的指標特別的關鍵。
2、中長期三到五年指標
土地財政依賴水平:大多財政土地依賴度高,土地成交金額高的“雙高”城市,市場都較好。也有例外:上海和深圳
過去十年買房規模、投資需求占比變化:過去的十年,并非銷售量大就一定好,還要人均小,如長沙房價漲不上去,就是因為長沙成交總量高,人均購房量大,所以不用做很多調控,房價就控住了。投資需求的占比指標,投資占比高說明短期市場火爆,但是投資占比過高,這個城市的市場,中長期還會這么好嗎?
常住人口變化、老齡化發展趨勢:戶籍人口變化可以短期影響購房資格,但常駐人口的變化,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影響的是總需求。老齡化如果在不斷增加,這個城市的購房壓力會大。
高鐵建設:今年南通漲、徐州漲,很多長三角城市漲,就是因為一條重要的鐵路貫通了。
城市投資判斷:短期看好13個城市,中長期看好32個城市。
34
深耕&合作日趨常態化
建議兩個模式,第一個,重點城市做好深耕,第二個,要多合作,特別是非重點的城市,合作才是未來最大的機會。
95-00誰都想住好房子 ?
35
“95-00”的置業需求
95后到00后分成四類人,有房的52%,無房的48%。其中有房但10年內不買房的袋鼠族24%,有房10年內買房的房二族28%,無房族當中想買房的奮青族36%,還有12%無房但10年內不買房的樂租族。
奮青族希望首付款達60%以上,都想自己裝修,且都想買三房。房二族屬于買房實力派,再次置業的偏好在110-140平米大戶型,愿意付產品溢價,停車位的配比是要1:2。
36
“90-00”們五大共性
三房成為入門款,戶型功能都要全,哪怕是奮青族也要有一個x空間,喜歡自己做裝修,基本都不想多貸款,喜歡看抖音。
37
產品:剛需“買得起”、改善“住得好”
剛需上車戶型雖然是三房起步,但是總價存在著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所以今天的三房都比較小,八九十平米,很多是2+1房,無可奈何才會選兩房,買剛需的人,最后迫于資金、總價壓力,愿意放棄一個衛生間。
今天改善群體的總價和單價都在上升,最核心的是戶型、尺度上的改善。其次是衣廳廚衛,對細節這塊也越來越關注。
38
營銷:開辟線上新戰場
今年特別好的趨勢,是開辟線上新戰場,2019-2020年渠道在綁架營銷,2020年由于出現了疫情,使得線上戰場提前到來。
看房習慣改變:95后、00后的看房習慣發生了變化,更多在網上關注項目。同時關注項目的數量增加到7-9個項目,線上看房時間更長,如果過去以線下看房為主,現在已經開始花20%到40%的時間線上看房。
大數據畫像:今天的大數據能力是非常強的,通過大數據畫像,加上ai人工智能的加入,把客選房、房選客這個課題做好。
全渠道拓客:線下還是不能放,但是通過不斷增加線上比重,能夠有效的把線下渠道占比下降,使營銷費用成本進一步控制和節省,最終讓營銷更加高效,性價比更高。
新賽道,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
行業增長瓶頸已經出現,特別是成交面積很難再往上走,從房企角度來說如果沒有更多的資金的加入,未來增長難度也越來越高,因此要尋找第二曲線。
首選還是物業,有一個趨勢叫非住,物業當中非住的拓展在加速,今年上市的物業公司,特別是市盈率更高的一些物業公司,主營業務就在非住宅領域,另外還要縱向服務挖潛,如智能化改造、業主的增值改造,醫療教育等。
政府特別關注租賃,政策也都聚焦租賃,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做輕資產模式,除了租金收入之外,也要尋找多種業態經營的收入。要關注一些細分領域,今年很多做藍領公寓的長租公寓逆勢上升。
辦公明年更難,今年還有一半供應項目沒有入市場,這些和明年要入市的,集中入市之后,明年呈現三降的態勢,降租金,降出租率,降售價。
商業消費主力在發生改變,變成了z時代,看抖音、小紅書,靠社群傳播,朋友圈里面的九宮格,可能比一個廣告要效果好。可以從單身經濟、矛盾經濟、社交經濟入手。電競是特別大的一個點,還有二次元,手辦、潮玩。
政府在拉動文旅行業,催生萬億級的市場。今天單純勾地已經很困難,但是把文旅和ip結合還是一個有效的勾地方式。同時,文旅投資和運營現在明顯分離,輕資產化的趨勢明顯,
2020年養老的產值歐洲是4.8萬億美元,美國是4.7萬億美元,中國1.17萬億美元,占gdp比重歐洲28%、美國22%,中國只有7%,2020年只是一個起步。運營還是核心,另外還有一個3+n,“治未病健康管理領域”、“高齡老人護理領域”、“老年病康復領域”+“智慧養老、適老化改造、老年用品、老年文化娛樂等細分領域”。
今天做產業地產必須先產后城,不能忽悠政府,關注企業、關注人、關注物。另外一個很大的利好就是公募reits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