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開業復工快一個月了,閆愛林每天都盼著一件事,來客戶,來訂單。作為北京京開晉鑫順水暖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愛林目前在河北保定高碑店京開五金建材批發市場(以下簡稱“京開建材市場”)經營兩家批發門店,主要從事水暖建材批發業務。
“往年一季度是建材行業旺季,基本上從正月初八前后,就開始忙忙碌碌地補貨、發貨、再補貨。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行業受影響非常明顯。”閆愛林不久前補了近2000噸水暖建材,“我們都準備好了,就等客戶上門。”
隨著京津冀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區域內建設工程項目正在逐步“重啟”,但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完全打通建材產業鏈尚需時日。不少建材批發商戶也有準備,“生命安全第一,這段時間練好內功,為全面復工打好基礎。”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五金建材批發市場之一,京開建材市場是京津冀特別是環京地區復工復產的風向標。自3月9日市場開業復工以來,目前近九成商戶已經營業,保證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受疫情影響明顯
消費鏈有待打通
“市場開業當天就有四成商戶復工,目前已接近九成。”京開建材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剛開始一些商戶面臨用工不足、物流不暢等問題,但現在營業條件已基本恢復,商戶最期盼的是趕快復工復產。
閆愛林是山西人,雖然生意在環京地區,但用工、貨源基本都來自老家。“春節期間接到幾個訂單,著急發貨,我每天都關注疫情和物流交通。”閆愛林說,好在市場配套的物流體系比較健全,復工后及時把貨發出去了。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多個領域的生產活動按下“暫停鍵”。作為與建筑業緊密關聯的上游產業,建材行業受影響非常明顯。“當初從北京疏解出來還是有優勢的,這里離北京不遠,靠近雄安新區,又能趕上第一批復工復產。”閆愛林說。
2月10日,剛過完元宵節,為了準備復工,閆愛林讓兒子早早帶著工人從山西趕回高碑店。根據疫情管控政策,他們被隔離了14天,“門店3月11日開業,春節期間積攢了一些訂單,前幾天還是挺忙的。”
據閆愛林估算,開業近一個月的業績比去年同期下滑了兩成,但好于想象。“一是客戶沒開工,二是人員流動受影響。比如,我們跟中建三局合作多年,他們總部在武漢,人過不來。”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最近來了一些新客戶,讓閆愛林看到了更多希望。
事實上與同行相比,閆愛林的業績并不算差——除了北京業務較多,他的市場范圍遍及天津、河北、內蒙古以及華中華東部分地區,客戶以大型工程商為主,其次是經銷批發企業。
“銷售渠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家裝,這部分目前還是停止的;二是工程建設項目,環京項目還沒有完全開工,疫情影響確實明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趙鋰告訴記者。
“跟往年相比,我們今年一季度業績大約掉了五成,但休息時間長了。”趙百友是天中天五金機電工具公司總經理,他表示建材經銷商與廠家一般按照農歷進行銷售結算。對于他們來說,行情好時,年初旺季能持續到7月,但去年自5月開始就淡了下來。建材經銷商每年跟廠家簽訂銷售協議,完成年度業績有獎金,每年業績指標有20%的遞增,今年銷售壓力較大。
“春節后補貨量少了,年前沒備足的補了一些,有庫存的就沒補,因為不知道疫情什么時候結束,不敢把現金放在存貨里。”趙百友表示,工廠正在催著拿貨和銷售,據說4月會推出促銷活動,刺激消費。
“結合銷售情況和資金實力,在促銷情況下,有的商店可能會增加一個月或一倍庫存。但最終要看項目,如果需求端跟不上,促銷就持續不下去。促銷一般要先收錢后發貨,銷售不動的話,資金就無法周轉。”趙百友說。
盡管市場受疫情影響明顯,但大多商戶能夠樂觀對待。“現在交通物流恢復得不錯,復工復產也在加快,希望早點恢復正常。”閆愛林說。
分析人士認為,推動復工復產之外,關鍵還在于打通消費產業鏈,產生實質性消費訂單。疫情防控期間,家裝市場基本停滯,工裝市場開工量少,需求大幅下降。此外,產業工人到崗復工不足、局部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解決。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商戶經營逐步恢復
趙鋰認為,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了全面影響,并非只是某個行業問題。“各行各業都有業績指標,疫情結束后,需求會大面積增加。例如,很多工程項目完成了土建施工,等待裝修,一旦恢復就會很急,搶時間。”
截至4月1日,全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建項目共有18.66萬個,已開復工15.87萬個,占比85.06%,其中開復工率達90%(含)以上的省(區、市)16個。全國售樓處復工率達92.73%,15個省(區、市)復工率超過95%。
在京津冀地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也在統籌推進。
3月2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發布了《關于優化調整建設項目復工核查方式等工作事項的通知》,明確建設項目復工實行“告知承諾制”,減少了復工申請和三方現場核查等環節。同時,強化復工項目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做好復工疫情防控指導與服務,確保復工項目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不誤”。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一直備受關注,自3月以來復工復產的項目越來越多。截至3月23日,這一區域工程項目復工數344個,占全市總數近三成;項目在場人員59735人,占全市總數的36.8%。
雄安新區是京開建材市場的重要服務對象。截至3月22日,雄安新區1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162家,復產率為95.9%。截至3月27日,雄安新區已復工建設重點項目78個,近3萬名工人返崗工作。
在雄安新區重點項目容東片區綜合管理廊四標段,800多名工人正在現場施工。中建八局容東管廊項目經理高保轉表示,受疫情影響,項目延誤了近1個月,目前正在24小時作業,確保工程按時完成。
疫情防控期間,為順利推進雄安新區工程建設,其建設載體和運作平臺——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發行了首單疫情防控債,用于補充疫情防控相關資金需求。本次募集資金中的1.279億元,正好用于上述容東片區建設。
除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等重點工程集中的區域,河北在省級層面也在加快復工復產。2月初,河北省重點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積極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切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重視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切實做好項目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確保疫情過后一批重點項目立即開工、復工。
3月20日,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企業復工達產的緊急通知》,全面恢復房企生產銷售,全面恢復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通知要求,統籌做好項目建材供應、勞務人員組織、防疫物資籌集、工程造價調整等工作,加強指導協調,保障高效有序復工達產。
復工復產最早觸動了建材供應產業鏈。
“我們在等,等市場更明朗一些,給我們一些信心。”趙百友也在時刻關注復工復產進展。他發現,除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最近來自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等周邊地區的訂單漸漸多了起來。
京開建材市場原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2017年11月遷至現址。市場搬遷傷筋動骨,商戶起初普遍存在觀望心理。
“當時,不少商戶轉到未被疏解的朝龍建材市場和天雅建材市場。現在來看,第一批響應政策來到高碑店的商戶,經過了疫情考驗,已經扎穩腳跟,而且越做越好。”京開建材市場負責人表示。
閆愛林深有體會。“前幾天,京雄高鐵項目來店里采購,最近工程開始多起來了。從北京搬來時,有些客戶丟了。最近他們來市場采購,我們又遇到了。”他說。
疫情帶來考驗與危機
練好“內功”推動產業升級
“我們復工比較晚,因為考慮疫情影響,客戶不會太多,自己也害怕不安全。”羅馬瓷磚代理商李安杰說,“3月14日過來時,我發現外面停車都找不到位置。”
復工復產的同時,疫情防控同樣重要。據京開建材市場負責人介紹,他們采取了分批恢復營業的辦法,按照高碑店本地、保定地區、河北省內和河北省外的順序分批復工。
“沒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零。疫情還沒結束,復工復產也有一個過程。我自己準備了100多個口罩,也希望市場能把好關。這段時間,我主要打算聯系、開拓和維護客戶,思考怎么把業務做得更大。”李安杰說。
在趙鋰看來,確實需要一個過程消納疫情影響,“對于建材企業和批發商戶來說,一方面可以跟老客戶加強溝通,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市場開拓,思考如何更好地升級發展,把內功做好。”
跟其他消費品類似,疫情防控期間,建材銷售線上化轉移受到關注。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家居建材行業線上銷售規模從2009年177億元增至2018年3207.9億元,復合增長率達38%,明顯快于線下銷售增速水平。
在京開建材市場,德力西電氣代理商黃銀河是最早一批試水線上化的商戶之一。“優勢在疫情防控期間更明顯,這是一個更靈活的渠道。”黃銀河認為,疫情過后,一切會很快恢復,這段時間集中線上推廣,等待形勢好轉。
商戶等待時機,京開建材市場謀求轉型升級。
“以前,我們主要是做建筑建材,現在還做家裝建材,產品更豐富,轉型效果不錯。附近市縣沒有這種綜合市場,以前很多產品價格不透明、知名品牌少,現在老百姓能從我們這里得到很多實惠。”京開建材市場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在五金建材基礎上,把家裝、維修以及其他相關企業引進來。不過,他們當下仍在著手解決實際問題,如針對于部分商戶出現用工短缺,京開建材市場會幫著招聘人手。
綠色發展是建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要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建筑產品節能標準,建立產品發布制度。
“許多建材和部品構件需求與固定投資密切相關。疫情過后,加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投資,保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大概率政策取向。一些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的項目,為了彌補損失會加緊追趕進度。”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建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士秀認為,基建投資尤其是醫療衛生、健康防護、人居環境、生態治理等方面需求有可能增長或短期反彈。
張士秀表示,我國正處在“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年,也處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經濟社會調整、爬坡、轉型的關鍵時期,疫情的發生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業業態和生產組織方式、科技創新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對于制造業特別是建材制造業,除了傳統建材繼續貫徹實施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健康宜居等基本發展理念和轉型升級之外,圍繞環境修復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各類健康衛生、旅游保健等用品的開發,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和無機復合材料等產品顯示出愈發重要和廣泛的用途。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