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蔓延已超乎所有人意料,鋼鐵行業、市場所面臨的形勢撲朔迷離。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說:“誰也沒預料到會像現在這樣,達到這么嚴重程度。全世界都到了有點不可收拾的局面。而中國鋼鐵產業新老問題疊加,疫情沖擊下,又會走向何方?”
時間倒退回兩個月前,彼時的中國鋼鐵企業正陷入尷尬境地:原料難進、成材難出、庫存漲高……一位大型國有鋼企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一季度能不賠錢就是好的”。
不過,遲京東介紹,“1-2月會員鋼企虧損面已超40%。而現在會員鋼企利潤率幾乎降至1%點多,已基本處在虧損邊緣。”
他對未來鋼市的預判是:短期內4月鋼價會大概率窄幅波動?,F在不見得利潤會大降,但好效益也很難。如果國外市場4、5月份后還不見好,起碼上半年鋼價都會不如人意。要是疫情拖到6、7月份,影響就比較大了。
遲京東認為,今年鋼鐵行業、市場風險很大,建議鋼企要做好應對市場下降的思想準備。
在這場鋼鐵大考中,整個行業、企業本身存在的困難、問題乃至于一些深層次矛盾都暴露了出來。
如同“堰塞湖”一樣的高庫存,能在多久后疏通?其背后原因和問題又是什么?疫情后,整個產業還能否重現2018年、2019年時的繁華景象?
4月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成員、穩投資工作組組長遲京東對鋼鐵行業、企業及市場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判。
隱憂比較大
對于疫情,您現在主要的考慮是什么?
遲京東:現在主要考慮的還是疫情對鋼鐵行業企業的影響,開始時大家覺著只是國內影響,一兩個月就好了,但現在全球疫情的蔓延,已遠超大家想象。
說實話,疫情對整個經濟發展包括各產業影響程度到底會有多大,最后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很難做出一個準確判斷。因為尚未見到,國內外完全控制住疫情的結果,國外感染人數還在攀升,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鋼鐵行業作為原材料行業,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如果疫情影響持續,那就不是直接間接影響的問題,其影響廣度、深度都會很大。我們關注的不僅是疫情本身影響,更關注疫情之后鋼鐵產業隨經濟社會變化,如何更好適應的問題。中國鋼鐵產業新老問題疊加,對今后影響是很深遠的。
不過,無論國內還是世界經濟,受疫情影響,一季度甚至于二季度經濟增長,肯定要回落甚至是明顯下降的。尤其現在國外疫情這么嚴重,不少國家和地區經濟活動基本停擺。
從全球看,一季度鋼鐵實際消費需求毫無疑問是下降的。但到底能影響多大的量,現在誰也不好評估。宏觀數據也尚未出爐。但我們預計這個幅度不會小。起碼2月鋼鐵消費基本是停滯的。
現在會員鋼企復產情況怎樣?
遲京東:嚴格講,鋼鐵行業不完全叫復工復產,目前占全國粗鋼產量90%的鋼企是長流程,一些大企業是連續化作業。疫情直接影響不太大。特別是會員企業,多是規模較大、經營規范的企業,更少停產。
此前停產的原因很多,有環保限產、結構調整、產能置換、庫存高被迫停產檢修等。但這部分占比并不大。今年1-2月全國粗鋼產量1.55億噸,仍同比增3.07%。
經濟觀察報:對企業調研情況,您的感受是什么?眼下鋼企還面臨哪些難題?
遲京東:從目前調研看,隱憂還是比較大的,盡管一些基本問題得到了解決。但產量、庫存這么高,需求尚未恢復,預計還會降。很大一塊投資還在搞新建產能,很多是替代性的。這樣的投資安排,是否符合疫情后產業發展要求,尚需研究。
我們通過穩投資工作也在了解鋼企現在投資重點、方向,是否符合產業下一步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投資安排上力度夠不夠?
目前力度還是不夠的,特別是在推動鋼鐵產業創新、智能制造、綠色可持續發展上。從各地穩投資重點看,這方面力度也不夠。如果鋼企還沿用過去的老做法、模式,恐怕以后風險會很大。
通過調研,我們感覺鋼鐵業經過疫情洗禮,投資上應該會更加冷靜。對企業乃至于整個行業今后發展,會重新做一些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不能照搬過去發展模式了。路子要調整。不是政府、機構不讓你這么干,而是可持續發展要求容不得你再這么干。
鋼企面對的困難問題,絕不只是今天的,還要看明天。不僅要著眼于眼前問題的解決,更多要思考疫情后所面對的難題。
“高庫存可能要維持很長時間”
鋼協對高庫存有沒有摸底?消化怎么樣?壓力能否承受?
遲京東:我們一直在監測會員企業庫存,對重點城市主要倉庫庫存也有監測。3月中旬以來,監測庫存是在降的,只是消化速度不如人意。庫存仍較高,但卻是降勢。
原預計市場可能在3月底、最多4月就基本恢復。大家估計的過于樂觀了??傮w看,今年高庫存可能要維持很長時間。往年2月最晚3月,達庫存高點,基本在2000-3000萬噸,今年估計會在3000-4000萬噸高點運行相當長時間。
而現在企業還在正常生產,消化不及預期。高庫存確實如同堰塞湖一樣,橫在行業前面。它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若短期不能完全消化,對今年經營會有較大影響。
經營壓力已由疫情初期間接壓力變成直接壓力。這對大部分鋼企意味著一場嚴峻考驗。但目前鋼企還有一定承受力,主要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改革前,會員鋼企負債率70%,疫情前降到64%左右。這意味著企業在資金上承擔風險的能力大幅提升,加上2017年-2019年是盈利時期,鋼企有相當的積累來抗風險。
目前高庫存問題不在于大和小,而是持續時間的長和短。如果是一年,再好的企業恐怕也會被壓垮。如果4、5月份能快速化解,壓力就不會太大。
問題還在經濟發展對鋼鐵消費的需求上,是否能恢復到原來狀態。如果不能,鋼企將面對的不是一個增長市場,頂多是一個同等市場,甚至于下降的市場。所以鋼企要做好應對市場下降的思想準備,而非增長的準備。否則,將來可能要吃虧。
高庫存背后,有哪些深層次問題?
遲京東:如果我們能回到前幾年鋼材消費大幅增加的狀態,那消化高庫存也沒問題。但問題是還能否回去?
相比2018年,去年鋼企利潤下降,也是一種合理回歸。現在供給側改革的紅利也在逐漸衰減,這是一種正常狀態。
不過,盡管經歷了長時間改革,有了初步成效,但還很不穩固。原因是鋼鐵生產規模仍很大,供給仍很大。本質還是鋼鐵自身一些老矛盾和問題,盡管得到了解決,但還有尾巴,未達到理想狀態。
鋼鐵產能還很大。2019年中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粗鋼產量9.96億噸,同比增長8.3%。這是誰能想象到的?換句話說,中國到底有多少鋼鐵產能?怎么需要多少,就能給你搞出多少來?
一旦市場回落,這么大產能,供求矛盾加劇,行業壓力能小嗎?市場想保持過去的好效益,是不可能的。況且高產量需要更多原料,而國際鐵礦(568, -1.00, -0.18%)又高度壟斷,礦價怎能不漲?
更深層次原因是中國鋼鐵業自律性差,其中關鍵是產業集中度過低造成的。按鋼產量計算,前10家企業占比36.6%,分散的產能,割據的分布,很難做到統一應對市場危機。
不能全指望“鐵公基”拉動鋼需
下一步鋼企應如何脫困?
遲京東:鋼企要根據疫情影響及消費需求變化程度,對生產重新調整。如果沒市場還盲目組織生產,就有問題了。
目前,很多鋼企也在停產檢修,把本來放在5、6月份后的大修,提前至3、4月份。目前主動減產量不算太大,都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來調整。
鋼企要練好內功。在大變局中生存并更有競爭力,取決于自身企業,你的產品、檔次、技術水平,能否滿足需要,經營管理能力是否比別人高,直接影響成本。
有的企業內功好,周邊市場合作的好,銷售較通暢,可能滿負荷生產。但有些內部管理、市場競爭、成本、現金流都不行,不停產也不行。目前這部分鋼企不占大多數。
鋼企要著眼自身能力提升、技術升級,而非靠外邊給你什么。外部環境錯綜復雜,什么都給不了你,要靠自己。只有如此,才更有抗風險能力。否則就是被淘汰。
經濟觀察報: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對中國出口造成影響,您的判斷是?
遲京東:現在直接間接出口都受影響。尤其一些主要出口市場處于停滯狀態,很多依托國際市場的鋼企受影響較大。
國外疫情能否短期內穩定?如果6月份以后基本恢復正常,可能下半年還能補回一些,出口降幅不會那么大。若持續時間長,可就麻煩了?,F在還不能完全說今年出口一定不會大降。降是肯定的,只是降多少的問題,而增長可能性幾乎沒有。
這幾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呈下降態勢。2018年、2019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分別同比減少8.1%、7.3%,今年1-2月累計出口鋼材同比降27%。本來按常規今年保住2019年出口量就相當不錯了。但疫情影響后,看起來這有點懸,很可能保不了。
您認為未來拉動鋼需的會是什么?
遲京東:我們有研判,但可能不完全準確。房地產總體還是鋼鐵產業重要的消費市場,但像過去指望房地產大幅拉動鋼鐵消費增長,可能性沒有。當然剛性需求還有一定量。
大家期望較高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但按國家安排,現在倡導新基建,但它對材料的消費量、強度,都趕不上老基建。可能今年投資上還看不出來,但今后新基建投資力度會越來越大,在整個投資里比重、數量會提高,在投資結構、方向以及所帶來的鋼材消費強度上,可能會與過去完全不同。
所以我們也不能全指望用過去大規模推動“鐵公基”的辦法來拉動鋼材消費需求。但不管怎樣,剛性需求還在,我們每年還要建一定量的甚至于較大量的鐵路、公路、水利建設、城市軌道建設等,但要大幅拉動鋼鐵需求增加,可能性也不存在。不過品種上會有差異,比如長材還有相當比重的基建投資。
最大的擔憂
中國80%以上鐵礦石依賴進口,您怎么看時下的鐵礦市場?
遲京東: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國外四大礦山公司高度壟斷,加上礦石金融屬性越來越強,使得整個鐵礦市場不以供需客觀事實為依據了,各方面因素影響都很多。所以今年鋼價回落,礦價反而還往上沖。
整個鐵礦全球是供大于求的,為何還能漲價?一是對中國鐵礦消費的預期可能較好。二是鐵礦高度壟斷。三是鐵礦金融屬性越來越強,使得礦價現在還處于高位波動。
所以總體上鐵礦對中國鋼鐵業影響較大。正常情況下礦價應回落了,因為國內需求不太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而且國外疫情影響也開始顯現,全球經濟可能大幅回落,鋼鐵消費也會減少,對鐵礦需求不會那么多。供大于求是今年大趨勢。
3月石油價格跌到每桶20美元,而礦山最重要成本跟石油有關,成本在降,沒道理礦價還漲。
我們也得想辦法,疫情后要盡快把廢鋼使用比重提上去,不能緊盯鐵礦。不進口廢鋼,光靠國內,現在還不夠。但國家政策又不準進口廢鋼。廢鋼是一種綠色可循環再生資源,對環境、鋼鐵業綠色發展都有好處。我們一直呼吁國家能否在制定進口廢鋼新標準前提下,放開再生鋼鐵資源進口,這對鐵礦會有抑制作用。假如進口1千萬噸廢鋼,就相當于少進口約兩三千萬噸鐵礦。
反正要多渠道保證鐵礦與鋼鐵生產間的平衡。在大家困難時,鐵礦不能老是來“薅羊毛”,應共擔風險,我們也在呼吁大家理智、協同、合作共贏。
對于未來鋼市,您有何判斷?鋼價會怎么走?
遲京東:我們總的感覺,短期內鋼價在恢復,增長可能性也有。不管怎樣,經濟、消費都在恢復,但如果不及預期,漲價也會遇到天花板。提的太高,沒市場。
我們現在監測鋼價指數在99點多,100點左右,雖說比年前降了6、7個點,但沒像2015年那樣螺紋鋼(3216, 13.00, 0.41%)價低于2000元/噸。這說明鋼企在應對市場上還是比較理性的。
有利不利因素交織,短期內4月會推動鋼價大概率窄幅波動。如果國外市場4、5月份后還不見好,起碼上半年鋼價會不如人意?,F在不見得鋼企利潤會大降,但好效益也很難。鐵礦保高價也保不住。
基于國內疫情形勢,我們2月發布了對今年鋼鐵行業預計的調整。3月以來,我們發現對今年整體判斷、預測還是保守了。估計今年總體消費需求下降是肯定的,只是降幅大小的問題,現在還不能準確預判,但肯定會比我們2月預計的要大。
現在會員鋼企利潤率幾乎已降至1%點多,基本處在虧損邊緣,跟去年沒法比。所以今年整個行業形勢不是很樂觀,有很大風險。有時要看能否超預期。近期國外疫情很難抑制,4月后若能穩下來并很快恢復,也許全年鋼材消費降幅不會太大。但如果拖到6、7月份,影響就比較大了。這也是我們最大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