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耿學清)本報持續關注的山東棗莊問題水泥賣到河南農村學校一事再起波瀾。昨晚,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校園里的“假水泥”》節目,在節目15分10秒后,面對鏡頭的山東棗莊問題水泥聯合調查組帶隊負責人面對鏡頭“只張嘴不出聲”。
7月15日上午,央視記者在河南鹿邑志成實驗學校調查問題水泥事件時,意外拍到了從山東棗莊市過來的一批“不速之客”:山東省的公安、工商、質檢部門來二次取樣的調查組。由于此前已經取樣過一次,為何跨省再次來學校取樣?
當央視記者采訪時,自稱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干部的帶隊負責人表示他不會回答記者的任何問題。在央視記者追問下,干部面對鏡頭突然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動作——只張嘴不出聲。
央視記者:咱們今天過來是做什么的?
棗莊干部:……(只張嘴不出聲)
記者:您是嗓子不行了還是……怎么說話(沒聲)?
棗莊干部:……(只張嘴不出聲)
記者聯系到了負責本次節目的央視資深調查記者、《經濟半小時》編導劉煜晨。
“對其神技,我目瞪口呆。”劉煜晨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他從事記者行業近24年,首次遇到這樣回答問題的干部,當時對這位干部采訪了兩次,至少五分鐘他都是“只張嘴不出聲”,而之前與調查組說話時還是“口若懸河、眉飛色舞”,一到鏡頭前就“表演啞語”。
隨后,當山東調查組要求河南鹿邑學校兩位校領導在取樣后簽字時,學校領導拒絕了,他們表示,原因一是此前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作出了嚴格取樣和權威檢測,結果是山東棗莊鵬源建材的該批水泥“不合格”;二是程序不合法,鹿邑市場監督管理局并沒有在場,也對這次“跨省執法”事先毫不知情。
今天上午,記者就此致電山東省棗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想了解聯合調查組的調查進展及“跨省執法”的相關問題,當地監管部門未予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