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告誡會通報混凝土業壟斷案 要求水泥企業“自查自糾”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組織召開的建材領域壟斷行為告誡會4月24日在杭州舉行,“劍指”混凝土業。對市場更為關注的水泥行業沒有案件通報,但要求其“自查自糾”。對此,資深水泥專家劉作毅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水泥價格有漲有跌,能保持目前高位已不錯。此次反壟斷局告誡會給水泥企業“提個醒”,更有助于今年行業平穩發展。(上海證券報)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組織召開的建材領域壟斷行為告誡會4月24日在杭州舉行,“劍指”混凝土業。對市場更為關注的水泥行業沒有案件通報,但要求其“自查自糾”。對此,資深水泥專家劉作毅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水泥價格有漲有跌,能保持目前高位已不錯。此次反壟斷局告誡會給水泥企業“提個醒”,更有助于今年行業平穩發展。
據悉,有多個行業協會代表和企業代表參加當日的告誡會。具體包括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中國磚瓦工業協會及部分省市的建材行業組織,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等公司。
會上,國家反壟斷局對查獲的多起建材行業壟斷案件進行了通報,分別為浙江省衢州地區混凝土行業壟斷協議案、陜西省延安地區混凝土行業壟斷協議案和重慶地區的頁巖磚壟斷案。
“對水泥企業,主要是要求‘自查自糾’。國家反壟斷局沒有案件通報,也沒聽說有在查案例。”一位接近水泥企業的人士向記者說。
據悉,此次告誡會要求,參會各方要積極自查,水泥企業在市場銷售中是否形成了壟斷協議,是否限制了區域銷售,是否存在限價銷售等行為;各個協會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制定了會員間限制產銷量、制定排除競爭、限價控價的行為。會議要求在5月13日前,將自查結果匯總上報至各省市場監管局。會議還要求,各省反壟斷執法部門加快建材領域壟斷案件查辦力度。
此前一天,冀東水泥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會積極委派代表參加國家反壟斷局告誡會,該會議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無需信息披露。
今年以來,市場對水泥價格的波動頗為敏感,對其價格調查的傳聞,也令整個水泥板塊承壓。
記者注意到,自4月8日以來,水泥指數(中信)下跌了4.27%,水泥板塊個股普跌。其中,冀東水泥下跌近10%。
“今年3月份,受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查各區域水泥價格漲跌緊急通知影響,市場擔心水泥價格大跌,水泥股也出現波動,但隨著市場消息的消化,水泥股又出現反彈。”劉作毅向記者表示,這次國家反壟斷局的告誡會也是如此。
他告訴記者,就水泥價格看,今年以來整體上是向下波動的。記者了解到,自今年初至3月上旬,全國水泥市場中的高標號水泥價格從482元/噸下降至449元/噸,降幅為6.85%。進入4月后,隨著開工旺季的來臨,部分區域水泥價格才有所上漲。
但目前水泥價格處于高位也是不爭的事實。
水泥價格自2017年底開始上漲,2018年全年平均價在400元/噸以上,部分地區水泥價格更是高于500元/噸甚至600元/噸,導致下游混凝土價格也大漲,從而影響建設(包括基建)成本。為此,去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曾發布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價格形勢調研的通知,對市場起到了降溫作用。
事實上,“只要價格保持穩定,水泥企業的業績就相當亮麗,漲價意愿并不強烈,加之此次告誡會,或令水泥企業更趨謹慎。”一位業內人士說。
旺季將至 水泥龍頭企業遭反壟斷局“敲打”
金證券(南京)
業內關注多時的建材領域反壟斷告誡會昨日召開,在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透露,之所以召開此次會議,主要是接到媒體和相關企業舉報,特別是混凝土行業聯合漲價受到制裁,而混凝土協會舉報水泥壟斷。水泥“卡特爾”(指若干工業企業為壟斷某一特定市場而組成的企業聯合)現象再引爭議。
水泥龍頭企業被要求自查
據中國水泥網消息,4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在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了建材領域壟斷行為告誡會。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中國磚瓦工業協會,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公司等相關協會領導及企業代表參加了該告誡會。為何召開此次會議?會議透露,主要是接到媒體和相關企業舉報,特別混凝土行業聯合漲價受到制裁,而混凝土協會舉報水泥壟斷,提到大型企業成立區域聯合銷售平臺限制競爭行為,以及行業產品特殊屬性剛需、短腿,容易形成區域市場。
會議要求,參會的行業協會和企業要進行自查,認真學習反壟斷法。行業協會是否制訂了排除競爭,進行最低限價,限制產銷量。企業自查是否達成壟斷協議,對產品固定價格進行最低限價,以及限制區域銷售。是否有涉及經營者集中的行為應該申報的沒有申報。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前述所提的“混凝土行業聯合漲價受到制裁”確實有跡可循。去年9月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出特急文件《關于赴你協會開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價格形勢調研的通知》,稱近期媒體反映多省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價格出現明顯上漲,市場秩序亂象多發。為迅速摸清情況、分析原因,有針對性的加強市場調節監管,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擬于近期開展專題調研。此次調研的目的主要在于摸清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價格變動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另據水泥內參,會上,國家反壟斷局對查獲的多起建材行業壟斷案件進行了通報,分別為來自浙江省衢州地區混凝土行業壟斷協議案、陜西省延安地區混凝土行業壟斷協議案和重慶地區的頁巖磚壟斷案3起案件。會議要求在5月13日前,將自查結果匯總上報至各省市場監管局。會議還要求,各省反壟斷執法部門加快建材領域壟斷案件查辦力度。
雖然此次告誡會上并未通報水泥行業具體案件,但知情人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目前水泥行業確實有涉嫌壟斷的案例正在查辦,不排除下一步會根據案件查處進度予以通報發布。
主要目的是“敲打”
此次建材領域壟斷行為告誡會,早在4月18日就在市場傳出風聲,因此近日相關板塊跌跌不休。4月22日,冀東水泥(000401)大跌7.69%,港股方面,4月22日-23日,山水水泥(00691)累積跌幅達到16%,華潤水泥(01313)同樣連收陰線。
我國因涉嫌壟斷對水泥企業進行處罰早有先例。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再開罰單,劍指建材行業。當時發改委網站登出消息稱,因涉價格壟斷,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東水泥吉林有限責任公司三家水泥企業被罰共計1.1439億元,當時還一度出現聯合“鎖窯”限產行徑。 ?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產基建如期回暖,今年一季度及3月水泥產量和需求超市場預期。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3月全國水泥產量增速達22%,帶動1-3月水泥產量增速大幅提升至9.4%,較1-2月增速0.5%顯著提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告誡會選在4月舉行,也是因為近期國內大部分工程陸續開工,水泥需求量開始大幅上升,水泥漲價情況較為普遍。
《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圈內人士直言,這次相關部門出面主要還是為了“敲打”個別企業,告誡會可能會對水泥價格上限進行限制,但只要不動搖水泥“卡特爾”,在目前需求改善的背景下,對行業龍頭企業影響不大。
應避免激化上下游矛盾
早在3年前,中國幾大水泥集團就完成了勢力范圍的劃分。《經濟觀察報》2016年12月報道顯示:“目前,中國水泥行業半壁江山均形成了由大集團主導的產業協同格局。在山東,山水集團與中建材旗下中聯為主導,東北則由中建材、山水集團、天瑞和亞泰水泥在主導,河北則由金隅冀東為主導,河南為中聯、同力和天瑞水泥為主導,江南地區則是海螺為主導。”
此次告誡會讓水泥“卡特爾”的爭議聲再起。中泰證券最新研報指出,水泥的“卡特爾”是行業發展階段的歷史必然,有著行業特殊性和充足的海外歷史經驗作為支撐,水泥行業特性導致僅通過市場化競爭去做產能出清的進度會非常緩慢。中國的《反壟斷法》允許企業經營者之間在特定情況下一致行動,包括“因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 ”,以及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水泥行業滿足這些條件。對水泥行業而言,“卡特爾”的形成只是第一步,最終目的是引導行業整合與產能去化。當然企業在維持合理盈利的同時,也要避免出現不顧市場規律和激化上下游矛盾的行為。
業內人士也指出,只有當“卡特爾”同時又具有推動競爭的作用,或能顯著地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時,則可被視為合法,運用合理原則予以認定。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4月23日冀東水泥通過互動平臺稱,公司會積極委派代表參加國家反壟斷局告誡會,該會議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無需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