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建筑方式不同,裝配式建筑作為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因此,也被稱為“建筑業革命”,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加速落地,裝配式建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空間加速啟動。根據相關機構測算,2017年至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約2萬億元;2017年至2025年累計市場空間超過6.8萬億元。
許多企業早已嗅到其中商機,并加速探索和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依然以現場澆筑為主,裝配式建筑比例和規模化程度較低,與發展綠色建筑的有關要求以及先進建造方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裝配式建筑不是簡單地把現場澆筑環節挪個地方,而是從建筑到內裝全流程的產業化革命。”卓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楊卓舒說,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必然帶來集成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的重大變革,使建筑行業的發展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要實現這一重大變革,必須首先解決標準化問題。只有將標準化植入現有建筑體系之中,讓裝配式建筑發展“有據可依”,才能避免無序化發展和低水平競爭。楊卓舒告訴記者,近年來卓達集團不斷加大在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形成了一萬多項專利技術。
專家建議,相較于傳統現澆結構體系,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技術標準、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建筑企業應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技術創新機制、管理模式、監管制度等,打造從建筑材料、建筑部品、建筑體系到建筑標準完整的技術輸出和服務體系,為建筑業邁上新臺階做好準備。從政府層面看,也要強化政策研究,在提供更有利政策環境的同時,也要避免盲目跟風,出臺不符合實際的政策,誤導企業進入這一領域,造成產能過剩和低水平無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