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圍城,廢棄礦石污染環境。在生態面前,隨州建材行業踐行綠色發展,對建筑垃圾、廢棄礦石等回收利用,制成機制砂等墻材,一舉破解垃圾圍城、河砂供應不平衡難題,助推隨州生態綠色建設。
近兩年,我市將綠色的理念植入企業,推進建材企業綠色改造,開展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取得較大的綠色發展成果,得到了省住建廳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態綠城,建設品質隨州,建材企業的綠色發展就是最好佐證。
a利用廢棄資源破解垃圾圍城
從前年開始,河砂管制漸嚴,砂石供應量明顯不足,許多建材企業原料不足。如何破解?隨州建材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廢棄的建筑垃圾、礦山廢石。
常言道,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舊城改造、道路建設、礦山開采等項目的實施,產生了大量廢棄混凝土、磚石、模板、礦渣等建筑、工業垃圾,并被隨意堆砌、掩埋,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河砂供應減少后,市住建委引導建材企業創新發展,鼓勵建材企業探尋建筑、工業垃圾回收利用新技術。
在隨縣環潭鎮金環水泥公司,料倉里堆滿了從各鄉鎮拉來的混凝土廢塊。該公司生產經理肖保平介紹,這些都是制水泥、混凝土的原料,全部用來替代河砂的。去年,該公司投資近5000萬元,新建了一條年消耗30萬噸建筑垃圾生產線,可年產機制砂15萬噸。
記者看到,全新的生產線每天吃著建筑垃圾,將廢棄的混凝土、磚石加工成機制砂、水泥骨料等,用于生產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等。
不光是金環水泥,隨州春松建材有限公司也投資5000萬元,年處理固體建筑垃圾80萬噸,將城市固體建筑垃圾回收,經分揀、剔除、粉碎后,加工可作為商砼企業、干混砂漿企業及建筑工地等使用的機制砂。
在隨縣萬和鎮,華策機制砂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建設了一條石材廢料制砂生產線,將礦山廢石制成砂石,可年產500萬噸機制砂。
據介紹,經過各級努力,已為建材企業爭取100萬噸/年的河砂,加之建材企業利用建筑垃圾、礦山廢石生產的機制砂,很好地彌補河砂供應不足。
據介紹,隨州建材企業“變廢為寶”的例子還有許多。中陽明建材公司投資4500多萬元,利用廢棄的建筑模板,加工成生物質燃料、鋸末顆粒、環保型木炭、裝修模板、家具等,年消耗利用廢棄模板15萬立方米。“該公司很好地處理了建筑廢棄模板,減少隨意堆放給環境造成的壓力。”市“三辦”負責人說。
制約隨縣石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礦山開采廢料和切割沉淀的泥漿造成環境破壞。對于切割石材的鋸泥,我市方正建材、盛宛建材等企業,用其替代河砂,成為砂加氣磚塊的主要原料。記者在方正建材看到,細如粉的鋸泥經與水泥等按比例混合后,蒸壓成為一塊塊砂加氣磚。該公司生產經理賀叢緒介紹,鋸泥替代河砂,減少以往河砂的球磨制漿環節,每天節約成本近5000元,還可應對河砂不足的狀況。
據測算,我市建材企業每年可消耗城區100多萬噸建筑垃圾,消耗礦山廢石、鋸泥等600多萬噸。“這種廢棄資源再利用,很好地破解了垃圾圍城難題,也給生態環境‘減壓’。”市環衛局負責人說。
b實施綠色改造保護隨州藍天
建材企業,眾多的是預拌混凝土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大發展時,混凝土攪拌企業生意紅火,許多老板進入該行當。由于進入門檻較低,投資者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多是露天作業,揚塵很難控制。
據統計,我市現有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17家,其中隨州城區(含曾都區)9家,隨縣5家,廣水市3家。成運預拌混凝土公司是隨州最早的混凝土攪拌企業,日產能30多萬噸。該公司負責人李勇介紹,以前是一臺鏟車、一套設備就可以生產,料場是露天的,生產的廢水也是直接排放。
這一切從2016年開始改變。余洪運介紹,那一年,市住建委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企業綠色生產改造防止揚塵污染的通知》,要求預拌混凝土企業進行綠色改造,生產廠區要全封閉,防止揚塵污染。
對此,成運預拌混凝土公司積極響應。為了達標,該企業將原有的生產線拆除,新建兩條標準化的生產線。李勇介紹,企業停產半年時間,投入1100多萬,按照綠色生產的要求,建起了封閉式的料倉,兩條生產線也全部封閉。記者看到,從原料進口,到制成混凝土,生產
全過程都是封閉的。同時,生產中產生的廢水也進行了回收沉淀,重復利用。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下雨沒有泥,晴天沒有灰,場區也可以綠化,建成花園式的企業。”李勇說。
綠色改造過程中,市“三辦”督促各企業成立了以負責人為首的綠色生產改造專班,并建立了與省建科院、中技國際等技術咨詢機構的合作機制,為每一家企業“私人訂制”改造方案。記者走訪看到,每一家預拌混凝土企業都已建成全封閉、綠色環保型攪拌樓,場區門口還建有沖洗槽或沖洗房,料倉內還設有噴淋設施,不定時地進行噴淋降塵。
對于預拌混凝土企業來說,比較難的是混凝土攪拌車內殘留的混凝土處理。以往,大多清理出來后直接丟棄。現在,每一家企業都建有一個回收池。所有攪拌車回來后,在回收池進行沖洗,將殘留的混凝土回收。同時,每一輛攪拌車后還裝上了一個漏斗,防止運輸過程的漏灑。
通過綠色改造,各預拌混凝土公司不再是塵土飛揚,灰土土臉的了。目前,隨州金環實業已取得了“綠色生產”三星級認證,隨州成運、竣豪等已取得了“綠色生產”二星級認證,隨縣元大地、盛銳、湖北泰達已經通過省住建廳綠色生產認證公示,華新混凝土(武漢)有限公司隨州分公司等企業,還對混凝土攪拌車加裝帆布罩,既美觀又對車輛起到保護作用。
在“綠色生產”三星級的金環實業,記者看到的是一個花園式的混凝土生產企業,整個廠區道路全部硬化,所有車輛都沖洗干凈進出廠區,綠化覆蓋面積近20%,徹底改變傳統混凝土攪拌站“晴天滿地灰、雨天滿地泥”的“光灰”形象,真正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無噪音、無粉塵”,做到清潔生產、綠色生產、節約生產。
市“三辦”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全省開展預拌混凝土專項檢查中,我市綠色生產改造、認證工作受到省廳檢查組一致好評,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c踐行綠色生產建設生態綠城
近兩年,通過宣傳、培訓,全市17家預拌混凝土、3家預拌砂漿企業的綠色生產意識大幅提高,各企業已將綠色生產改造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之中。
綠色生產,不光是預拌混凝土的源頭治理,更重要的是建筑市場一線的綠色管控。曾經,每一個建筑工地,都是利用攪拌機自己攪拌砂漿,揚塵污染嚴重。在控揚塵、護藍天的行動中,我市健全預拌砂漿應用管理,要求每個工地都不準現場攪拌砂漿,必須采用預拌砂漿。
市“三辦”負責人介紹,推廣應用預拌砂漿不僅有利于減少粉塵和噪音污染,而且更能保證工程建設質量。隨州竣豪干混砂漿有限公司取得了“綠色生產”二星級認證,可以滿足隨州市場的需求。去年,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使用率達到100%,其中預拌砂漿應用量約10萬噸。
為此,市“三辦”加大在建工地巡查力度,對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的施工現場未按文件要求使用預拌砂漿和現場攪拌砂漿的項目立即進行了制止,對違法行為下達整改通知。去年,對不按文件要求使用預拌砂漿的項目下達整改通知書32份,停工通知書3份,拆除攪拌機7臺,現場要求施工單位清走黃砂2次約2000立方米,召開約談會5次,對履責不到位的項目總監理工程師扣分4人。
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相輔相成,直接關系著人民的生活起居。在綠色生產推動下,我市去年發展綠色建筑115.95萬平米,已有5個綠色建筑創建項目74.93萬平方米通過了專項驗收。
當前,我市建材行業的綠色工廠,推行綠色生產,有利于釋放建材行業的新動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綠色制造正在成為推動建材工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進一步減少工業污染,留住碧水藍天,打造生態綠城,助力品質隨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