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兩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且逐漸打破此前“美國企業在中國設廠,中國產品銷往美國”的認知,中國企業在美設廠以及中國市場為美國產品創造貿易機會,令中美經濟的互補性,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6月21日,中國在線銷售巨頭阿里巴巴在底特律舉辦中小企業論壇,超過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和合作伙伴出席,聲勢頗大。馬云還在現場勸說美國小企業相信中國是它們的市場,稱阿里巴巴未來5年可在美國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
而就在前不久,2016年底投資10億美元在美建廠備受關注的曹德旺,因《紐約時報》報道再度成為話題人物。雖然曹德旺回應有關福耀玻璃(26.230, 0.46, 1.79%)的報道與事實不符,諸如罰款金額、辭退人數等方面多有出入,但不可否認,中美之間的投資環境差異,將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得不研究的一個課題。
福耀玻璃和阿里巴巴都是中美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代表。這些也表現在數據上,一方面,2016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達到5196億美元,中國已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為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而美國出口的26%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的目的地為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odi)的增速較快,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4~2015年對美odi平均增幅58%,遠高于同期中國odi整體增幅。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的行業更多轉向先進制造業、消費和高技術產業,顯示中國企業尋求技術等戰略資產以及進入美國消費市場的需求。
盡管如今中美經濟關系密切程度已如此,但作為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空間依然不小。雙邊投資就是一個方面,雖增速很快,但規模都還很小,與兩國的經濟地位和貿易關系不相稱。中國odi起步較晚,存量規模仍然不大,占gdp比重偏低。而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數據,截至2015年美國累計對華直接投資存量僅占其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2%。
福耀玻璃和阿里巴巴赴美體現的中美經濟互補性,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是驅動中美雙邊投資的主要動力。不可否認,兩國在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方面的巨大差異和強烈互補性會長期存在,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論是技術、市場尋求型動機,都會推動著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而美國如果能夠在中國拉動內需的背景下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則雙方均可借助彼此的力量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然而,要想充分發揮中美雙邊投資的潛力,為兩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意味著必須處理好雙邊投資關系,尤其要處理好摩擦。這其中,中美投資協定(bit)的意義再度體現。
bit啟動至今已近十年,截至目前共進行了28輪談判,也是2016年g20杭州期間中美元首會晤的議題之一,之所以雙方如此執著,源自于對bit的看重,可以說是中美之間最為重要的雙邊投資協定。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后,也表達了希望通過共同努力,推動雙邊關系達到歷史新高度,不過主要精力似乎放在如何提高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bit的達成離不開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包括必要的讓步。6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允許美國牛肉輸華,表達了中國的誠意。針對美國一直質疑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中國近年已有進步,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也符合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
總之,中美合則兩利,斗則兩傷,bit是解決經貿投資問題的關鍵,談判宜加速,期待早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