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來電:岳麓區望城坡街道澗塘小區,有很多板材加工、玻璃加工和地板磚加工店,每天工作噪音擾民,灰塵污染嚴重,從2008年開始就這樣了,現在高考、中考臨近,希望減少噪音及環境污染。 鄧先生
昨日,幫幫團記者走訪了澗塘小區,小區一樓多為瓷磚、不銹鋼、玻璃加工門店,儼然一個建材市場。小區及周邊居民、幼兒園師生淹沒在噪音、粉塵中,不堪其擾。
老孕幼深受其害
鄧先生家住湘儀小區,他的老婆懷孕了,預產期是下個月。懷胎8個月了,鄧先生的老婆過得格外辛苦,因為隔壁的澗塘小區此起彼伏的切割噪音和無孔不入的粉塵讓她煩躁、失眠。
鄧先生說,去年下半年,年過七旬的岳父岳母從株洲鄉下過來,照顧他老婆。但過完年,二老就死活不愿意來了,“太吵了,老人家心臟不好、高血壓,受不了這噪音。”他訴苦道,窗戶、窗簾上一層灰,家里天天拖地也拖不干凈。鄧先生也想了不少辦法,譬如陽臺養花草、窗戶貼膜,但效果不明顯。
從去年買了湘儀小區的房子后,李先生就開始后悔了。他家正對一家石材加工廠,尖銳的切割聲折磨人,家里三個小孩作業都做不下去。就住在澗塘小區里的8000多名居民就更難受了,不少人憤而撥打市民服務熱線12345投訴。
不銹鋼加工店緊鄰幼兒園,孩子們在嘈雜的環境中學習。
噪音侵害的卻是自家娃
“茲……”“嗚……”昨日上午,記者一踏進澗塘小區,就墜入了各種刺耳的噪音交織的大網。雨嘩嘩下,卻洗不凈空氣中的鐵銹氣、灰塵味。
該小區45棟、46棟一樓,板材沖孔、瓷磚加工、相框制作、五金加工、玻璃加工店一家連著一家,每一家店都配備了切割機,有的還不止一臺。店里的工人忙個不停,噪音刺耳、火星四濺,各種材料堆到了店外的人行道上。門店上面的幾層則是住戶。
記者在店門口用測噪軟件測試,分貝值一直在75至80之間,軟件提醒:“很吵,可使神經細胞遭到損害。”一位打傘的大姐快步從店門口走過,她說:“聽久了頭昏腦漲,更別說體質弱的老人和小孩了。”
澗塘小區51棟118號的新雅育才幼兒園處在眾多加工店的包圍中。為了抵消噪音的干擾,女老師給孩子們上拼音課時,不得不加大了嗓門。而幼兒園的房東因為忍受不了嘈雜的環境,早已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了。幼兒園保安羅先生說:“在這里讀書的孩子有100多個,大多是小區門店老板的子女。”
一墻之隔的湘儀學校的1500名師生處境同樣如此。
整改效果微乎其微
記者圍著澗塘小區轉了一圈,其儼然是一個建材加工市場。澗塘社區居委會及毗鄰的玲海、貝伶幼兒園也處在噪音中。
社區主任谷穎娟介紹,澗塘小區是1994年建成的安置區,一共有52棟樓,100多個門店。居民主要靠房租過日子。2005年左右,小區是個舊貨回收市場,臟亂差。2008年起,隨著二環線、楓林路一帶拆遷,郁金香建材市場的門店陸續轉移到澗塘小區,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噪音、揚塵污染確實嚴重。”谷穎娟說,岳麓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接居民投訴后來過多次,他們下達整改通知,要求各建材加工門店采取措施降噪、降塵。去年年底,岳麓區環保、城管、工商部門,望城坡街道、澗塘社區還召集門店老板、居民代表開會,達成共識:建材門店必須對噪音和粉塵問題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并嚴格控制生產時間。整改不到位的,責令停業搬出小區。
“也搬走了幾家。”谷穎娟說,但這個建材市場存在多年,門店老板投入較多,居民以房租為生,很難一步整改到位。她表示,社區會再向街道、區環保、城管等部門匯報情況,爭取進一步整改處理。社區也會建議門店老板將生產、經營分離,門店只賣產品,不能從事加工活動,同時引入一些其他環保、安靜的產業入駐,推進市場轉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