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一直說全國各地的建陶產區不斷崛起并壯大,部分新興產區的發展甚至改變了“三山一海夾兩江”的格局,但依然無法撼動廣東的霸主地位。至2014年底,廣東肇慶、佛山、清遠、江門(以恩平為主)日產能均破百萬,入圍全國建陶產區前10強。
事實上,廣東的霸主地位不僅僅表現在產能規模上,它也是全國陶瓷磚產品風向及市場的主導力量,廣東陶企的生存狀況幾乎等同于行業的晴雨表,其一舉一動都吸引著整個陶瓷行業的關注。
尤其是進入2015年后,行業形勢低迷不振,陶企停產倒閉的消息更是頻頻傳出,廣東產區亦有不少企業深陷其中。究竟現狀如何?“金九銀十”之后,生產情況是否有所好轉?作為廣東的四大建陶產區,佛山、肇慶、清遠、恩平四大建陶產區現狀如何?
廣東佛山、肇慶、清遠、恩平四大陶瓷產區停窯調查
縱然一直說全國各地的建陶產區不斷崛起并壯大,部分新興產區的發展甚至改變了“三山一海夾兩江”的格局,但依然無法撼動廣東的霸主地位。至2014年底,廣東肇慶、佛山、清遠、江門(以恩平為主)日產能均破百萬,入圍全國建陶產區前10強。
事實上,廣東的霸主地位不僅僅表現在產能規模上,它也是全國陶瓷磚產品風向及市場的主導力量,廣東陶企的生存狀況幾乎等同于行業的晴雨表,其一舉一動都吸引著整個陶瓷行業的關注。
尤其是進入2015年后,行業形勢低迷不振,陶企停產倒閉的消息更是頻頻傳出,廣東產區亦有不少企業深陷其中。究竟現狀如何?“金九銀十”之后,生產情況是否有所好轉?作為廣東的四大建陶產區,佛山、肇慶、清遠、恩平現狀如何?且看下文。
佛山市三水、高明、南海西樵
停線現象普遍,大部分拋光磚線及坯體窯停產
記者在佛山三水區調查獲悉,三水目前共有16家陶企,經多方證實,企業普遍停窯1~2條,多的停窯數量達9條,有個別企業已全部停產。“整個產區保守估計,停窯數量已超過20條。”當地一位要求匿名的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部分企業開年來就一直開工不足,也有企業目前僅開一條生產線維持正常運轉,當然也有個別陶企生產線全部處于運轉狀態。
據介紹,三水產區大面積停窯是從今年8月份開始的,談及停窯原因,企業稱,主要是市場與庫存壓力,“當前三水企業對環保都很重視,政府也對此提出了較高標準和要求,所以企業的環保壓力不小。”
記者從某大型色釉料企業廣東區銷售負責人處獲悉,目前佛山南海區的西樵鎮和高明區兩地的陶企超過30%的生產線處于停產狀態,而兩地的建陶生產線約100條。據調查了解,大部分陶企或多或少存在停窯情況,個別陶企停窯數量達10多條。究其原因,市場銷售不佳、庫存積壓嚴重是陶企停產的共同“病癥”。此外,位于高明區更合鎮小洞工業園內的豪幫陶瓷工廠在7月中旬停產后至今未有復產跡象。
據了解,南海與高明兩區停窯的生產線以拋光磚線居多。“生產磚坯的坯體窯也基本停產了。”據該色釉料企業銷售人員了解,佛山地區的私拋廠今年銷售壓力重重,受市場銷售和環保原因影響,佛山部分拋光線正在或打算往外地搬遷。此外,雖然十月份的瓷磚銷售有所起色,銷量增加,但“殺價”仍非常嚴重,有陶企老板和銷售負責人表示,佛山的拋釉磚幾無利可圖,在成本線附近徘徊。
但也有小部分陶企仍在全線生產。蒙娜麗莎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蒙娜麗莎十幾條生產線一直正常運轉,銷售穩定,其中薄板工程量的銷售表現不俗。新粵豐建材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其工廠全部生產線運轉的情況非常好。
肇慶市永安、金利、白土
生產線停產率達4成,產品豐富創新力強企業產銷相對平穩
肇慶市永安鎮、金利鎮、白土鎮(含回龍鎮)三大陶瓷園區,擁有建陶企業38家,生產線173條,停線數量達到了60條以上,甚至有3家企業完全停產或被收購(其中6家企業22條線,暫時沒有掌握準確停產數據,據不完全統計,最少停6條線以上,若以此數據估算,三鎮生產線停產達到66條以上,停線率達38%以上)。
2015年全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銷售“危機”,當前包括廣東在內的許多企業在銷售困境之下,選擇減產或停產的方式度過危機。尤其是在肇慶產區,許多企業仍是以磚坯生產為主,沒有自主品牌,市場抗風險能力較弱,即使銷售穩定產品的附加值也相對較低,對當前日益上漲的運營成本難以消化,在當前市場環境之下,停產倒閉更是不斷出現。而產銷形勢良好的企業,往往產品品類較為齊全,品質也較為穩定。
▲ 肇慶某陶瓷工業園內,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
“雖然微晶石近年來逐漸沒落,拋光磚零售渠道也被全拋釉產品不斷搶占市場份額,但超白拋光磚、二次燒厚微晶等產品仍是市場銷售的亮點產品。”廣東郭氏企業名嘉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志興表示,市場下行大眾化產品當然銷售艱難,但有特色的產品受市場環境影響是最小的,銷售也是最為穩定的,這說明只要有優秀的產品,企業就能保持穩定的產銷勢頭。
“傳統產品回歸本色或許會成為產品延續生命力的方法之一。”郭志興認為,拋光磚經歷20多年的發展,公知技術已經完全成熟,這也使得該產品成為了瓷磚企業的標配產品,鮮有企業將其作為核心產品,原因之一就在于該產品技術成熟并成為了標配產品。幾乎所有企業都將降低生產成本,以價格優勢來贏得市場,繼續往這方面走下去顯然已經陷入了死胡同,未來該產品的趨勢之一一定是回歸本色,將產品做到加厚加白;而對微晶石來說,原本高端的產品,由于全行業都在共同推廣,競爭的加劇使得該產品陷入了一次燒、降成本、降定位、降售價、上墻與下地同時使用境地。在這種操作局面之下,微晶石劣勢盡顯,在終端毫無懸念地“掉下神壇”,微晶石作為瓷磚領域視覺效果最好的產品,其實就應當堅持高端定位、二次燒、做厚微晶、多上墻少下地或者下地需要精心打理,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其獨特的優勢,尤其是二次燒可以使產品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變化,但這也將提升產品生產成本,要求該產品必須堅持高端定位,回歸產品原有本色。
同時,郭志興認為,在大眾化產品上,企業一定要緊跟流行步伐,當前金剛釉、大理石瓷磚、木紋磚、水泥磚、2cm厚新型陶板成為了行業的熱點產品,作為瓷磚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體系與規格、配套上做到最齊、最好。
“瓷磚產品拿捏好價格是當前市場環境之下需要好好思考的話題。”郭志興表示,產品定價過高終端優勢較小,而定位過低則無法收回成本,優秀企業一般都會將產品定價高于同行20%左右,這既可以消化生產上的高成本,又不會喪失價格優勢,是大部分經銷商與消費者都能接受的極限。
“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是建陶企業唯一的出路。”在采訪調查中,企業紛紛表示當前環境之下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一定是追求品質至上的企業,未來行業洗牌仍將加劇,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企業應當明白未來的市場不再是需求大規模暴漲的市場,企業要想獲得生存與發展,必須控制規模,提高產品品質,為消費者提高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同質化的產品與低價格的銷售模式沒有未來。
清遠市禾云、源潭
倒閉企業一復產一重組,11月底或將大面積停窯
清遠的陶瓷企業主要集中在禾云鎮和源潭鎮兩地,其共同點是大部分為佛山陶瓷產業轉移時入駐的企業,但兩地的陶瓷產業發展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這兩個主要產區也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發展現狀。
▲ 在清遠市禾云鎮陶瓷工業園內的主干道上,停滿了苦等雇主拉貨的貨車。但一位貨車司機在提及今年的生意時,仍是不住搖頭,說“不怎么好”。攝影/張園
暫未出現大面積停窯,倒閉企業一復產一重組
據介紹,禾云鎮陶瓷工業園現有16家陶瓷企業,昊晟陶瓷擁有8條生產線為產區規模最大的企業,其余大部分均僅擁有3~5條生產線,少數幾家企業僅有1~2條生產線。“其中,用以生產磚坯以及提供貼牌服務的產量占總產量的70%”。清遠市清新區工業園區企業協會秘書長蘇淑雯介紹到,得益于禾云鎮陶瓷產業較為獨特的發展模式,私拋廠與貼牌商拓寬了當地生產企業的銷路,分擔了企業很大一部分的生產壓力,目前多數陶瓷企業均處于較為良性的運轉中,平均每家企業停產生產線不足一條。
記者進一步調查核實,禾云鎮陶瓷工業園前段時間因銷售及環保壓力停產的數條生產線已于10月恢復生產,而此前被傳倒閉破產的港龍陶瓷也正在重組之中,港龍陶瓷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在清遠陶瓷產業的另一聚集區——源潭鎮,也并未出現大面積停產停窯的情況,此前曾因債務危機關停的藍谷陶瓷也于10月初恢復生產。但知情人士指出,由于該產區的企業生產規模均較大,多擁有10條左右生產線,且多為自產自銷模式,因此對于銷售略有不暢的企業來說,在市場環境下行的近兩年承擔了比較大的生產壓力。雖然出于維護生產穩定和安撫員工的目的考慮,企業并未過多停產,但也在采取減慢生產的措施以避免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出貨量或不到去年的50%”
“總的來說,清遠市的陶瓷企業算是比較健康良性的”。有原材料供應商如此認為。
“并沒有太擔心,公司的工資一直準時發放,也并未聽說負債過多的消息。相對來說這邊的企業應該算是比較健康的。”記者隨后采訪的數位當地陶瓷企業工作人員也表達了類似的信心,其中,一名叫阿明的員工如是說道。
但在源潭鎮上某陶企工作的唐先生,似乎并沒有阿明這般的信心。“高峰期時,每天差不多有近200輛貨車排在廠門口等待拉貨。但今年大部分時候每天只能看到幾輛車來拉貨;而以往需要忙碌到凌晨的搬運工,今年往往下午5、6點便可下班休息。”唐先生透露到,在房地產持續低迷的影響下,陶瓷企業的銷路受阻,“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出貨量至少減少了一半”。他道出了自己的猜測,并指出,在這樣的銷售情況下,企業的生產也受到了影響。
11月底停窯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記者走訪上述兩大工業園時,在工廠的空地以及倉庫外圍發現了大量堆積的瓷磚,足見庫存壓力之大。
在橫貫源潭鎮的354省道兩邊,十數家陶企的生產基地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道路兩邊,大量的瓷磚堆放在露天空地上。據介紹,目前在源潭工業園并未出現大面積停產停窯的情況,但當地的陶瓷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也指出,今年年底的停窯放假時間或將提前,稱進入12月后陶企會陸續停產。
清遠市清新區工業園區企業協會秘書長蘇淑雯則分析到,相對于源潭鎮陶瓷工業園而言,禾云鎮陶瓷工業園園區內企業產量規模較小,且產量較多為給私拋廠和貼牌商提供磚坯與貼牌服務,因此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由于銷路較廣,呈現出生產壓力較小的特點。但她同時指出,至11月底,源潭工業園的停窯面積也會進一步擴大,并且2016年開春后的復產節奏也會相應放慢。“對于2016年,大部分企業家都持觀望態度”,她指出,“因此明年年初不會出現今年年初馬力全開的這種盛況,更有可能的是根據市場情況一條一條慢慢恢復生產。”
價格觸底,磚坯價格上漲
而在本次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也獲悉了部分產品漲價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此前由于陶瓷產業的盲目擴張導致過度競爭,企業之間為了搶奪市場在產品價格上爭斗不休,致使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收窄。如今價格觸底,不少企業為了生存,正在試圖轉變模式。因此近一個月來,禾云鎮陶瓷企業所產磚坯出現了漲價的苗頭,平均每塊磚價格上漲了0.8元~1元左右。
“之前是先發貨、后付款,現在是先確定付款方式和時間然后發貨。”上述人士指出,為了確保企業利潤,掌握市場主動權,禾云鎮不少企業都在謀求轉變,此次磚坯提價便是企業的反轉之舉,“雖然只有一塊錢,但這至少已經能夠解決工人工資問題,在微利時代,不可謂不重要。”
蘇淑雯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情況,稱主要是由于部分企業減產或倒閉,釋放了部分市場,因此磚坯價格呈上揚之勢。“生產磚坯與提供貼牌服務,基本都屬于接單之后再生產,可以避免企業的盲目生產行為,使生產更為可控”。她同時指出,但這種模式也存在利潤空間低等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禾云鎮的陶瓷企業也正著手調整產品結構,逐步向高端市場靠攏,近年來,不少企業開始研發生產拋釉磚、微晶石等高附加值產品。
恩平市沙湖
超50%生產線處于停產狀態
10月26~27日,本報記者走訪了恩平蒲橋新型建材工業園,初步統計數據顯示,該工業園現有建陶企業14家,瓷磚生產線79條,目前除了嘉俊陶瓷未出現停線外,其余陶瓷企業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停線情況,部分甚至停了半數甚至更多的生產線。當地陶瓷企業人士表示,受環保和市場因素的影響,目前恩平產區已超50%生產線處于停產狀態。
據知情人透露,該園區的某陶企共有9條生產線,年初迫于市場與環保壓力僅開了5條生產線,而后陸續停線,目前僅剩3條生產線出磚。而全圣陶瓷除2條瓷片生產線、3條仿古磚生產線正常生產外,其余4條生產線處于停產狀態。
▲ 恩平某陶企倉庫堆積的瓷磚成品。
陶企因環保或市場因素出現停產的情況在該工業園較為普遍,除了上述企業,仍有不少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停產。正德陶瓷于9月7日張貼公告,正式宣布正德陶瓷5號線環保環評未通過審核,暫停調整,并于9月8日其全體員工放假,復產時間及上班時間等整改后再通知。
該工業園內的佳鴻陶瓷因市場銷售不佳造成大量庫存積壓,并從2014年停窯后一直持續到2015年10月初仍處于停產狀態。但記者走訪時獲悉,近日佳鴻陶瓷已有1條生產線設備檢測完畢準備復產。佳鴻陶瓷一位行政人員告訴記者:“窯爐已經重新點火,相關生產工人亦已到位。”據介紹,因為銷售情況有所好轉,佳鴻陶瓷才決定復產一條生產線。
2015年市場大環境低迷是人盡皆知的,據知情人透露,該工業園區有的陶企積壓的成品磚很多,即便全面停產,以目前的庫存仍能維持數月的出貨量。
▲ 大貨車在恩平蒲橋新型建材工業園內等候拉貨。
盡管如此,進入“金九銀十”后,陶企出貨量增加,銷售有所增長。以百強陶瓷為例,據其某負責倉庫出貨的班長介紹,今年百強建成了長近1公里、寬幾十米的成品倉庫,該倉庫中的倉管員、搬運工、叉車員、保安等達到100多人。10月以來該倉庫日均出貨量為7萬余箱,以每箱3片800×800mm規格的瓷磚計算,該倉庫日均出貨量達十三萬多平方米。
另一大型陶企原來有11條拋光磚生產線,去年將2條合二為一建成大型寬體窯后用于生產微晶石,今年該線長期處于停產狀態,其余拋光磚生產線一直在產。據走訪了解,該陶企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倉房與拋光線。記者看到,在工地上目前已經打好地基和鋪好部分地面,大型的鋼架也搭了起來。正在施工的工人向記者表示,“這一項目占地近200畝,主要是建拋光線和倉庫,工程要求在3個月內竣工。”
有知情人士稱,此前該陶企以生產和銷售磚坯為主,與多家私拋廠長期合作。此項目集中在恩平建設私拋線,粗略估計有20~30條,但數據是否屬實有待考證。某大型色釉料企業的廣東區銷售負責人則稱“該企業大量建設拋光線絕對有可能,因為佛山的拋光線正在不斷往外搬遷,其中有不少與新錦成合作的私拋廠,轉移到恩平來并不奇怪。”
當地陶企人士表示,恩平產區10月前生產情況相對穩定,估計11月下旬開始陸續大面積停產,12月底將會基本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