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我國國產墨水在中國市場份額已超50%,其中,道氏、伯陶、匯龍、明朝科技墨水市場份額靠前,這打破了一些行業人士在2013年國產墨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時“國產墨水至少需三到五年趕超進口墨水”的預判。
隨著國產墨水市場容量的增大,國產墨水公司正緊鑼密鼓開始“擴張”,以滿足國內陶企對國產墨水的市場需求。12月23日,國瓷康立泰伯陶墨水營銷總經理張天杰向記者證實,國瓷材料與康立泰強強聯合之后,將啟動二期基建工程,明年將在目前月產量300噸的產能上擴大500噸,即明年月產能將高達800噸。明朝科技董事長毛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明年也將擴大產能。而作為剛剛上市備受行業矚目的道氏公司,其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上市后的道氏技術將在擴大產能的同時,投入力度研發新型釉料墨水及大容量的噴墨技術。“明年國產墨水與進口墨水市場份額比例,將進一步拉大”某噴墨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多位陶瓷噴墨設備商、墨水商處了解到,目前我國國產墨水月市場容量約為2000噸,年容量將超2萬噸,較2013年市場容量為1.3萬噸有較大增幅。明朝科技董事長毛海燕告訴記者,明朝科技墨水價格為8000元每噸左右,目前在國產墨水中居高,國產墨水價位普遍在60000至70000元人民幣每噸的價格區間,進口墨水價格也已回歸理性,跌至80000元人民幣每噸左右。她還透露說,目前已有部分進口墨水公司墨水價格已低于部分國產墨水的價格,有兩家在業內較為知名的進口墨水目前仍在降價。跡象表明,國產墨水以本土服務為優勢,在產品質量及穩定性不斷趕超進口墨水的趨勢下,進口墨水價格愈發回歸理性,降價趨勢仍在持續。
目前,國內墨水公司主要有道氏、伯陶(國瓷康立泰)、明朝科技、匯龍、萬興、邁瑞思、遠牧等,國產墨水乃至國產噴墨機“國產化進程”可謂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我國陶瓷行業噴墨打印技術興起并發展初期,國外進口墨水及噴墨設備商對我國國內墨水及噴墨設備廠家進行嚴密的技術封鎖,在技術“壟斷”之下墨水價格曾高達60萬歐元/噸,噴墨機甚至上千萬每臺,在2012年至2014年間,墨水價格及噴墨設備價格在中國市場呈現出巨大的價格梯度,目前噴墨機普遍在300萬每臺左右。
有行業人士表示,國產墨水市場占有率從2013年的25%增至2014年50%以上,這標志著我國陶瓷工業已進入墨水國產化時代。其表示,我國國產墨水短短一年市場份額即超過50%,并非以低價競爭取勝。隨著墨水及噴墨設備愈發透明化,國產墨水及噴墨設備在穩定性、品質、性能、功能方面不斷趕超,在國產墨水品質平衡及本土化服務的優勢下,進口墨水在物流、關稅及公關上成本壓力凸顯,盡管進口墨水也聘用本土技術人員解決服務軟肋,但在國產墨水公司占據本土優勢及其與本身釉料服務網點的結合,服務失衡劣勢凸顯,越來越多陶企趨向于選擇國產墨水。
上述資深行業人士分析稱,國產墨水市場占有率在短短一年時間即對進口墨水產生強大沖擊,占據50%以上市場份額,除了國產墨水本身品質及服務水平提速的“內因”,還有國產噴墨設備助推的“外因”。2013年,國內墨水市場仍舊以進口墨水為主,國產墨水“不成熟”是大部分國外及國內噴墨設備商的憂慮,這給國產墨水的“上機”帶來了阻力,墨水國產化進程“卡”在了以噴頭為主的噴墨設備對墨水的驗證上,行業甚至一度呈現“進口噴頭攜進口墨水上機”的現象。“在國產墨水技術提升,國產噴墨設備商包括噴頭商在內對國產墨水愈發‘認同’的趨勢下,進口噴墨設備商對國產墨水也將持開放態度,墨水的國產化將進一步提速。”某噴墨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手記:墨水在陶瓷磚生產中占據一定成本,墨水的“國產化”在陶瓷企業面臨市場壓力和環保壓力的雙重壓力下,助推了陶企成本優化。未來,墨水的國產化絕不是低價取勝,還需要自身“練內功”,還需要噴墨設備商“友情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