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陶經歷10年轉型洗禮,以綠色發展重塑產業格局,從中國建陶最大生產制造基地向世界級陶瓷服務中心轉型
一個將陶瓷產品與室內設計相結合的軟件公司展位坐滿了客商。10多年來,佛山陶博會已成為中國建陶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在第11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佛山陶瓷展區人流爆滿。有陶企請來美女模特助陣,吸引采購商的眼球。
10月9日,佛山再次召開全市環保工作會議,這已經是今年佛山第二次召開以環保為主題的工作會議。工業大市佛山正在掀起新一輪環保風暴,這再一次對佛山支柱產業——建陶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實上,從2004年至今,佛山建陶產業一直在轉型升級陣痛中,仍然一路領跑中國建陶產業,在自我革命中重塑中國、世界的建陶產業格局。十年后,佛山建陶產業脫胎換骨,加速朝著更綠色、更環保、更科技、更有價值的方向發展。
騰籠換鳥
從生產制造邁向總部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逐漸形成了以家電、裝備、陶瓷等十大傳統行業為主體的優勢行業,是蜚聲海內外的制造業重鎮。然而,隨著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等問題逐漸顯現,一筆筆沉甸甸的“環保賬”向佛山制造業迎面撲來,產業發展與城市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
面對要藍天白云還是要gdp的發展命題,佛山作出“寧舍一點gdp,也要換回青山綠水”的選擇。2004年以后,伴隨廣東省“產業雙轉移”的推進,佛山的“騰籠換鳥”計劃逐漸推進,實施“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雙轉移戰略。
在這場向污染的宣戰中,改革利劍直指粗放發展的佛山建陶企業。隨著“騰籠換鳥”推進,佛山建陶企業經歷大洗牌。經過關停并轉,禪城區140多家陶瓷廠剩下不到40家,陶瓷企業不能再上生產線新項目。
在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的倒逼下,2007年前后,佛山陶企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肇慶、清遠、河源以及江西、四川、東北等地,僅五年多的時間就在佛山周邊形成了一個數億元產值的建陶產業帶,以佛山陶瓷為龍頭一同形成了泛佛山陶瓷區域。
轉型升級
自我革命重塑建陶產業
回望轉型之前的佛山建陶產業,發展成績驕人。從1984年,引進國外第一條建筑陶瓷生產線,佛山開始領跑中國建陶產業,并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和建筑衛生陶瓷出口基地。2003年建筑陶瓷行業第一次出現中國名牌產品,全國范圍內10個中國名牌,其中7個是佛山陶瓷品牌。
面對這樣的產業現狀,佛山建陶產業要將產業發展的成果打碎,從“生產制造”向“研發設計”邁進,塑造全新的綠色產業之路,這是一場對自我的革命,也是對產業發展理念、價值觀的重新矯正。在政府推動的產業轉型升級浪潮下,佛山建陶產業開啟了向轉移擴張、布局全國的新征程。眾多陶瓷企業經歷陣痛。但也恰恰是在陣痛之后,佛山陶瓷企業開始告別粗放增長,走上規范化、品牌化和科技化的綠色轉型之路。
2007年,大批佛山陶企開始進行全國性的轉移擴張。在這段時間中,佛山陶瓷在外省簽約投資金額達200多億元,建廠圈地約25000多畝,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佛山陶瓷行業的龍頭企業東鵬、新明珠、蒙娜麗莎、科達機電等在清遠、肇慶、江西等地均有生產基地。佛山建陶企業開始走出佛山、走向全國發展,轉移后新建的工廠設備、技術、標準、環境都有了質的飛躍,無形中帶動了全國范圍內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整體水平的提升。
脫胎換骨
佛山陶瓷跨進總部經濟時代
2008年4月,佛山市政府連續出臺三個文件(《佛山市陶瓷產業結構調整評價指導方案》、《佛山市陶瓷產業扶優扶強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根據文件,佛山只留下在清潔生產方面有突出表現的數十家企業,它們仍擁有生產基地,其他企業的生產基地需大量轉移。
在產業轉移深入推進之中,產業空心化如何彌補,生產基地外移后佛山建陶產業的發力點在哪,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佛山選擇了將陶瓷生產線外遷而騰出的空間發展陶瓷“總部經濟”,也就是在外遷產能的同時將佛山陶瓷產業的上下游部分保留下來,如上游的設計策劃、機械裝備、研究開發等,下游的營銷總部、出口基地、物流等,另外還有陶瓷產品的質檢、分析、認證以及會展經濟等,從而打造佛山陶瓷的總部經濟。
2008年10月18日,佛山的中國陶瓷總部基地正式營業,成為首家全國性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從陶瓷生產基地向陶瓷總部經濟轉型,這一選擇曾一度被質疑。還有學者曾直言陶瓷總部經濟是“退二進三,死路一條。”
然而,如今,佛山陶瓷總部經濟效應凸顯,在季華路沿線一路往西十幾公里的石灣、南莊范圍內,正加速形成世界級的陶瓷經濟商務帶,從傳統的陶瓷展示、會展到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總部經濟,正在建設的中國陶瓷中央商務區,也已有多家龍頭陶企搶灘進駐,以總部經濟為龍頭的中國建陶產業服務中心正在全球加速崛起。
引領發展
將“綠色”
融入產業基因
沒有污染的企業,只有污染的老板。這是過去十年來,當很多陶瓷企業家對產業轉型升級猶豫爭議之時,中國最大的建陶生產企業——新明珠陶瓷集團董事長葉德林2009年發出的行業綠色轉型的最強音。
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0年,佛山累計關停轉移了304家中小陶瓷企業,保留62家重點建筑陶瓷企業,其中產值10億元人民幣以上16家,30億元人民幣以上2家。經改造保留60余家企業全部實現清潔生產和生產工藝再造,從生產基地變為總部、會展、研發、物流和信息基地,陶瓷產量減少40%,產值、稅收增長33%,能耗下降25%,排放二氧化硫減少20%。
佛山建陶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繼續做大做強,產量減低,但產值、稅收雙增加,能耗、排污同減少。去年以來,佛山有10多家建陶企業提出打造百億企業的計劃。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調整,順利地從中國建陶最大生產基地走向世界級陶瓷總部商務帶發展。轉型路上,佛山建陶企業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與產業格局之變相比,佛山建陶企業的理念之變更讓人驚喜。與過去純粹把環保作為企業經營負擔的理念不同,綠色發展的價值觀逐漸融入佛山建陶企業的基因中。一些佛企將環保壓力轉變為動力,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主動尋找更好的綠色發展。環保,開始成為佛山建陶企業內部創新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抓手。
在綠色發展的理念之下,源源不斷的創意激發出佛山建陶產業新的活動,以創意經濟提升產品附加值,以設計贏得市場,以智能制造助推佛山建陶產業向高端產業鏈延伸。佛山建陶產業的綠色藍圖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