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憑借其價格的優勢,不少消費者從小件的服飾到大件的家居建材,樣樣都熱衷于網購。但由于家居建材這類大件產品,尤其是有尺寸限制的定制家居產品,網購無法看到實物,難以保證最好的裝修效果。今年以來,部分“精明”的消費者先在網絡瀏覽地板等建材的最低價格,然后再去家居賣場體驗產品并砍價下單,一種“反展廳現象”開始萌生。
眾所周知,網上的售價往往要比實體店便宜。因此,前幾年家居建材市場也刮起了這股“展廳”風潮,很多消費者只是把實體店當做是家具展廳,看過實物體驗過產品,了解價錢后,再到網上下單,這樣的情況讓不少建材商家非常苦惱。
為了緩解這種實體店成為展廳的僵局,今年以來,不少家居建材商家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銷售方式。某品牌家具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現在的消費者并不是單一的想要購買款式好、品質高的家具,而是希望家具更加的別具一格,最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商家陸續都在推出為消費者量身定制的家具產品,這樣既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也能漸漸擺脫單一的家具產品,使得實體店變為展廳的困境。
同時,銷售人員表示,家具產品不同于服裝,很多大件家具,例如沙發、床、衣柜、餐桌等,一套下來都價格不菲,即便是在實體店看到過實物,體驗過產品,但是難保網上看到的圖片一樣,如果是制作家具的材料、外表的漆等與實物不同,不是行內人士根本看不出來。現在的消費者非常注重環保,所以考慮到多重的因素,不少消費者都會選擇在實體店下單,家具銷售業慢慢地回暖。
“反展廳現象”的出現離不開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對此,記者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
海城市民楊女士就是“反展廳現象”的典型例子。最近她的婚房基礎裝修基本完畢,她準備訂購所有的家具產品。因為上班的緣故,楊女士沒有時間到建材市場挨家挑選,所以她就先在網上瀏覽,選擇好樣式,在網上確定最低價格后,周末直接到家具實體店體驗。在看到實體產品后,楊女士直接給出商家她在網上計算出的最低總價,在銷售人員與經理協調后,同意了她的價格,直接在實體店下單了。楊女士說:“既然實體店也能講到網上的價格,當然在實體店買,配貨送貨更快,還不用另加安裝費,最重要的是看到實物更放心。”
據了解,定制、體驗、服務、售后是實體店最大賣點,也是從“展廳現象”轉向“反展廳現象”的主要因素。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建材商家對于“反展廳現象”的萌發并不感到意外,因為像現在很多定制的建材產品,本身需要測量安裝等本地化服務,并且這些定制化產品的安裝調試等服務是目前電商所無法解決;再加上實體店里消費者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產品質量質感,且有專業的服務人員進行介紹,在有過這樣近距離的接觸之后,消費者自然會對品牌加深認識并且產生信任感;最重要的還是售后,這也是現在大多數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在實體店購買的建材產品可以給出終身維護的承諾,這是網購根本無法超越的。多數建材商家表示,銷售趨勢轉回實體店這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