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家電訊 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中,中國大陸實際量產的面板生產線條數為16條,其中g4.5代產線有4條,g5代量產4條,g5.5(ltps)代量產2條、g6代量產2條,而g8.5代產線4條。根據目前明確的投資規劃,預計2016年前后,隨著其它g8.5代面板量產,中國大陸面板的供給能力將會大幅提升。于此同時,產業鏈上游核心材料的配套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據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近2200萬平方米,而每張顯示面板需要兩張玻璃基板,再加上其它切割損耗、過程損耗等因素,平均每平方米液晶面板消耗近2.5平方米的玻璃基板,群智咨詢測算2013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對玻璃基板的需求面積約為5500萬平方米。
從國內玻璃基板的供給端來看,目前國內可以量產提供玻璃基板的供應商主要為東旭集團、彩虹股份以及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coda)資料顯示,2013年玻璃基板年供給量不足900萬平方米,且均為6代線及以下,而在8.5代線面板廠的玻璃基板供應方面,國內玻璃基板廠還未涉足,仍然是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等。
從國內玻璃基板廠商的客戶分布來看,國內玻璃基板的主要客戶為國內面板廠及臺灣面板廠,且國內面板廠對三家玻璃基板廠的產品導入情況也不容樂觀,截至目前,g4.5代玻璃基板主要是京東方在導入使用,且目前年度采購規模約為25萬平米。g5代線玻璃基板主要是昆山龍騰光電和京東方g5在導入使用,且目前年度采購規模合計近100萬平米。g6代線玻璃基板主要是京東方在導入使用,且目前年度采購規模在120萬平米左右。較2013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對玻璃基板約5500平米的需求規模,玻璃基板的“國產化率”仍然處在比較底的水平。國內玻璃基板市場仍然主要被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所占有。
2013年-2014年中國大陸本土玻璃基板廠量產線的設備產能狀況
群智咨詢分析造成國內玻璃基板廠的國產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技術研發水平,在過去幾年,以東旭集團為代表的國產玻璃基板在技術創新方面有很多突破,但是較國際一流企業,如康寧、旭硝子等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成本及關鍵規格方面仍然需要不斷提高。如:基板收縮率過大,良率偏低,無法量產ltps基板等。
其次是專利壁壘問題,雖然在2013年底,東旭集團與康寧公司經過友好協商簽署相關協議,康寧公司將向東旭集團提供某些技術授權,東旭集團將支付部分相關費用以用于第六代及以下平板顯示器玻璃制造。但是g8.5代線的技術專利仍然在康寧手里,換句話說,東旭集團等國內玻璃基板企業仍然無法切入g8.5代線的玻璃基板進行配套生產。將來面板廠及國內玻璃基板廠加入g8.5代線的玻璃基板生產都會面臨一定的專利訴訟風險。
第三就是捆綁式的戰略客戶關系,國內主要面板廠在成立之初就與其配套的玻璃基板廠簽訂有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這種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推高了國內玻璃基板廠加入競爭的準入門檻。
最后是產能擴張方面,據了解目前東旭集團、彩虹股份、中建材規劃的6代及以下的產線條數為31條,而目前實際量產的產線條數僅為10條左右,產能擴張的速度仍然顯得滯后。
針對以上分析,群智咨詢認為,需要著力從以下幾方面解決問題:
一、首先需要企業繼續投入研發資源,突破現有關鍵技術壁壘,完善技術工藝,提升良率。
二、隨著壟斷局面逐漸被打破,未來玻璃基板行業的競爭焦點仍在成本和盈利能力。國內玻璃基板廠商如何通過資本市場順理進行融資,繼續擴大產能,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這是擺在國內玻璃基板廠商面前的嚴峻問題。
三、激烈競爭環境下,顯示面板技術革新和應用創新速度日益加快,國內玻璃基板廠商要密切關注下游面板及其應用產品發展趨勢,努力做到提前布局先進技術。比如:當前顯示應用產品向高分辨率方向發展,而國產玻璃基板的相關性能也需要提升來滿足工藝能力的新要求。
四、引進先進技術,布局高世代玻璃基板生產線。國內高世代面板產能的高增長和高世代玻璃基板零配套率的狀態亟需改變。國內玻璃廠商可尋求與外資廠商技術聯合或資本合作,布局和投資g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滿足國內需求。
五、政府層面的積極引導,不斷完善財稅支持,以及強化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持續積極的投入和分享國內玻璃基板企業的發展成果。例如:2013年底財政部發布《2014 年關稅實施方案》, 6 代及以下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暫定關稅由2013 年的4%上調為6% ,6代以上(不含6 代)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暫定關稅仍保持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