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融資潛在風險正逐步顯現 銀行圍剿融資礦
上海證券報報
鐵礦石貿易融資潛在風險正在逐步顯現。日前,銀監會向15個省市的銀監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局在近期內開展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的快速調研。市場亦有傳聞稱“銀行或要求鐵礦石貿易商將信用證保證金從15%提升到30%”。部分鋼企或因此雪上加霜,資金鏈條再迎挑戰。
記者獲悉,銀監會日前下發文號為銀監辦便函【2014】316號的文件,要求各局就轄內銀行業機構有關鐵礦石貿易融資信息進行報送。
銀監會要求各省市銀監局應密切跟蹤分析宏觀經濟形勢,進一步做好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有關工作,并對本區域內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進行認真分析。
銀監會未雨綢繆
該文件稱,分析包括應涵括該區域內盡快反映鐵礦石貿易融資的基本情況、風險情況、是否存在虛假貿易套利情況、已采取的風險防范措施、下一步擬開展的工作、相關政策建議等內容。
銀監會要求各局在4月30日前將調研的分析報告上報。并且,銀監會將擇機赴部分銀監局進行實地調研。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該份文件應該只是銀監會統計部為了了解相關情況的數據,而要求上報的專項統計材料,該份文件對銀行并不具有約束效應。不過,文件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監管機構對于鐵礦石貿易融資的情況十分關注。受此影響,黑色金屬產業鏈期貨價格昨日全線下跌。
雙重風險顯現
鐵礦石貿易融資問題今年在市場上持續發酵。其源自2013年7月1日,中國取消鐵礦石進口資質。改革后,鐵礦石進口主體不再僅是寶鋼、五礦等118家大型廠商。去年底,中小鋼企在資金緊張壓力下,紛紛通過借道進口礦方式,來獲取信貸資金。
然而,去年9月以來,鐵礦石價格一路下跌, mysteel礦石綜合指數從140跌至昨天的116,跌幅17%;與此同時,港口鐵礦石庫存超億噸,創下多年以來的紀錄。
融資礦風險開始隱現。以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進出口貿易中的主要融資手段為信用證融資。在人民幣(6.2530, 0.0010, 0.02%)(6.2530, 0.0010, 0.02%)單邊升值的背景下,在岸與離岸市場存在匯兌收益和利率套利的空間,信用證融資因而也成為不少投機者青睞的融資手段。
在行業相對景氣、人民幣升值態勢未變的條件下,上述融資手段風險并未引起外界的注意,而一旦形勢發生逆轉,那么為貿易商們提供融資渠道的銀行將面臨巨大的壞賬風險。因為即使是真實的貿易融資,一旦出現巨大的鐵礦石價格波動,信用證融資辦理中的保證金尚不足以覆蓋風險,貨物的處理更會構成巨大的難題。而對于虛假的鐵礦石進口貿易所帶來的風險則更加難以控制。
一位從事鐵礦石領域研究的人士對記者說,此次鐵礦石貿易鏈條曝出的問題,其實是鋼貿行業風險向上游產業鏈的延伸。但與鋼貿融資的重復質押、騙礦等方式不同,從事鐵礦石貿易的公司事實上早就已經意識到了潛藏的風險。并且,從整個行業的情況看,大家對風險、庫存等問題都達成了一致,也在收縮和去庫存。
銀行頻頻壓縮
事實上,不少銀行早就關注到了風險,并且主動對該類貸款和融資進行了嚴控和壓縮。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上海分行人士對記者稱,該行實際上在年初以來就已經對涉及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進行了嚴控。“我們的總體政策是,壓縮存量,增量不予受理。”
該人士稱,即使新增客戶是大型國有企業,如果其主營業務涉及大宗商品之時,總行亦會審批得非常嚴格,因而,“我們基本上不會開拓該類增量客戶了。”他透露,行內對該類客戶的授信政策已經非常明顯,至于是貸款還是信用證等手段,就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了。
記者從鐵礦石消耗大省的河北的一家銀行了解到,從去年開始,當地銀行已經紛紛開始壓縮這類企業的貸款。“新增是肯定沒有了,現在是在想辦法化解存量”,一位銀行的工作人員說。
鋼企資金鏈挑戰幾何?
2011年不斷收緊的鋼鐵行業貸款政策,去年底以來悄悄延伸到融資礦領域,包括:取消無保證金授信;大部分鋼鐵廠商向境內外銀行新增額度申報困難,某南方大貿易商反映增額申請半年未批;銀行審核信用證的流程愈加復雜。
此次銀監會發文要求銀行調查鐵礦石貿易融資并非偶然。有消息稱,進口商品信用證新規正在修訂,未來或將提高進口商品融資的保證金比例。
對于昨日有傳聞稱“銀行或要求鐵礦石貿易商將信用證保證金從15%提升到30%”的說法,一位從事鐵礦石貿易的人士表示并不知情。但他稱,要想獲得增量的融資支持非常困難。“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正常,但是大家都明白,目前行業的風險已經非常大了。”
我的鋼鐵數據顯示,融資礦占港口庫存比例高達30%至40%。一方面是銀行收緊資金,一方面是鐵礦石受供應大增,需求萎靡不振而價格持續下跌,高比例融資礦會不會像2011年鋼貿貸款一樣,引發鋼鐵行業新一輪大洗牌?
記者采訪了多位人士,絕大部分人認為不會。我的鋼鐵網礦石部負責人稱,從所了解情況看,融資礦風險整體不大。他認為,融資礦占比30至40%,并不是說投機者占比這么高。融資礦絕大部分是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最多是為了回籠資金而比市場價稍低拋售導致虧損,一般不至于資金鏈斷裂。
但是,也有進口礦貿易商認為,市場集中拋售行為或促使鐵礦石價格見底;不排除個別企業資金斷裂。受信貸收縮影響,山西最大鋼鐵民企海鑫集團資金鏈斷裂,直接導致銀行已暫停當地鋼廠額度。
銀監會欲重拳打壓 鐵礦石融資二季度或崩盤
華爾街見聞
中國銀監會即將打壓鐵礦石融資交易,即將來臨的五一或許就是部分鐵礦石融資的生死大限。
《南方都市報》發文,有消息稱銀監會4月18日發布了銀監辦便函[2014]31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就鐵礦石貿易融資開展調查。據傳五一節后鐵礦石貿易信用證保證金將大幅提高。
盛達期貨珠海營業部相關負責人谷滿倉對《南方都市報》表示,
若上述消息為真,鐵礦石融資進一步收緊,銀行收取保證金幅度提高,許多鐵礦石貿易商面臨資金鏈斷裂。鐵礦石貿易商為了緩解壓力,必將對市場拋出鐵礦石,在當前需求較為低迷的情況下,進一步導致價格下跌,從而進一步降低鐵礦石作為信貸抵押品的價值,導致信貸環境進一步收緊,形成惡性循環。
中小鋼廠的資金壓力將更大。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分析報告內容包括:本區域進口特礦石貿易融資的基本情況、風險情況、是否存在虛假貿易套利情況、已采取的風險防范措施、相關政策建議等。以下是網傳銀監會的報告:
“目前該行尚未收到銀監會的該通知,”一家股份制銀行廣東分行副行長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
不過,今年以來銀行一直重點關注鐵礦石融資風險,大多數銀行在大宗商品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均收緊了信用證融資,大多數銀行甚至已經停止了信用證融資。
事實上,部分企業已經收到了銀行要求追加保證金的通知。一位北京鐵礦石交易員對能源信息和咨詢公司platts表示,過去幾個月,中國一些鋼貿企業相繼破產,老板跑路,這些公司無法償還銀行貸款,令銀行對鋼貿類信貸更加謹慎小心。 中國銀行(2.62, 0.01, 0.38%)將信用證的保證金比例從15%上調至30%,令她所在的公司減少了鐵礦石的投機交易。
一位國有銀行信貸部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證實,銀行的確會要求企業追加保證金。他對《南方都市報》透露:
對于防控大宗商品信用融資風險,各家銀行一般會設置安全閥。針對價格波動,銀行通常會設定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如果鐵礦石價格下跌超過一定幅度,銀行會要求企業追加保證金來降低風險。
早在3月中旬,彭博新聞社消息就稱,中國外管局和銀監會針對商業銀行在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特別是鐵礦石貿易融資)的風險頭寸進行了調查和統計。
鐵礦石融資的主體是鋼廠和貿易商。截止4月28日午盤,中國鐵礦石期貨價格重挫4.77%,最新報758元/噸。今年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累計跌幅達13%。
今年以來,在整體信貸偏緊的宏觀環境中,中國鐵礦石貿易融資從港口庫存高企及進口量大增可窺見端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鐵礦石港口庫存持續位于1億噸之上的高位。招商銀行(10.06, -0.01, -0.10%)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微博]表示,目前國內的實業需求根本無法支撐大宗商品的大規模進口,鐵礦石進口主要被用于融資套現。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據研究機構mysteel research預計,中國鐵礦石港口存貨的40%是用來作為給銀行的抵押品。
但和銅融資有所不同的是,鐵礦石融資方很少對鐵礦石進行風險對沖,這就意味著融資方將承擔鐵礦石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若鐵礦石價格下滑至一定低位,貿易商很可能被迫拋售止損。
近年來,中國政府致力于嚴控影子銀行規模,這令相關貿易質押融資活動受到抑制,而鐵礦石行業又恰恰處于嚴重產能過剩行業,政府對此行業貸款規模嚴格管控。很多銀行已經對鋼鐵等行業的信貸規模削減了20%。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新華社報道稱,作為自2011年年底開始的信貸危機的一部分,中國的20萬家鋼貿企業估計有三分之一將要倒閉。
據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前東吳期貨研究所副所長周波表示,其致電一外資銀行副總裁,稱去年外管局在銅融資上嚴查造成信用證大幅縮量,很多融資方轉向鐵礦石融資,而近期已經收到人民銀行[微博]對于鐵礦石融資的警示,預計未來鐵礦石信用證融資已經開始大面積減少,幅度在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