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梧州陶瓷產業園區藤縣中和集中區緊緊圍繞“引企壯園、做大做強產業,拉長產業鏈”的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致力打造“南國新陶都”。截至去年12月下旬,新引進陶瓷企業4個,已達到18家,園區面積達到8500畝,比年初擴大了50%,總產值突破95億元。
為了促進陶瓷園區的壯大,該縣共組織開展了5次陶瓷項目招商活動,專程赴廣東省佛山、深圳、江門、肇慶,以及福建省廈門、福州、晉江等地,上門對接陶瓷生產、陶瓷模具、陶瓷釉料、紙箱包裝、陶瓷機械、五金加工等企業,重點推介陶瓷園招商服務平臺,取得了顯著成效。共簽約陶瓷項目4個,簽約總投資21.1億元,洽談達成投資意向項目6個,同時,還有福建、浙江、江西、佛山等幾批客商正在對接。
為配合項目順利推進、企業穩定發展,藤縣專門組建了由有關職能部門組成的企業服務小組,全程跟蹤服務,掛鉤重點企業,力促項目盡早建成盡快投產。
“碳歌之所以能夠那么快試產,完全是當地政府對我們貼心服務的結果。”去年12月17日,廣西碳歌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志誠對筆者說。梁志誠介紹,碳歌企業落戶藤縣陶瓷園區后,藤縣相關部門對企業的服務一直在跟蹤,平時,除了電話聯系,工作人員還經常到企業工地,就企業在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溝通,并及時幫助解決,幫助向自治區及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出臺行業標準。由于有了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企業從建設到投產僅用8個月,提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并開始試產。
藤縣在壯大陶瓷園區時,著力構建上下游產業互相對接的園區,著力延長產業鏈。為了做好上游原料供給問題,該縣去年引進德龍、泰和豐兩家陶瓷原料生產企業,項目投資7億多元,于年中提前建成投產。企業按照陶瓷生產企業的配比要求,將粗原料經過粉碎、選礦、配比,再運到陶瓷生產車間供生產用,相當于把陶瓷企業的原料車間“分離”開來,為陶瓷企業節約成本、擴大生產騰出空間。引進碳歌陶瓷保溫材料生產公司,該公司總投資5億元,設計生產線5條,年可生產陶瓷保溫新材料600萬立方米,可以“吃掉”陶瓷廢渣150多萬噸,為入園的陶瓷企業解決了廢渣處理的難題。目前,該公司第一條生產線已經開始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