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討債成為了諸多陶瓷供應商當下最為要緊的事情。近日,夾江某供應商向記者透露,某夾江企業欠他10多萬元的貨款,但無錢支付,便用4000多件瓷磚抵充。產品的出廠價每片接近10元,而瓷磚的轉售價格每片只有8元,一進一出就虧3萬多元。該供應商表示,自己還算幸運,雖然算起來少收幾萬塊,但還沒有虧本,而夾江供應商因為被拖欠供應款數量大、時間長,最后不得不黯然出局的例子不在少數。
實際上,以磚抵款的現象在夾江產區十分普遍,抵款磚在年末大量出現,也折射出供應商回款難題仍未解決。有的供應商因企業欠款金額不大,拿到的少批量瓷磚比較容易脫手;有的供應商因為多個企業的累積欠款金額較大,大批量的瓷磚短時間內不能變現,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在大量資金回款未果的情況下,供應商也不敢貿然掐斷供應,否則得罪了企業,貨款回籠更是遙遙無期。而供應商一旦陷入欲罷不能的漩渦,任何一次財務危機都可能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抵款磚亦是賠本磚
臨近年底,夾江產區的供應商和往年一樣,又開始了追款工作,而陶瓷企業也進入了貨款集中支付的高峰期。不過,現金流緊張仍是一些陶企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有的企業在年底根本無力按照約定支付全部的貨款。一方面企業資金周轉不暢,另一方面大量的產品積壓在庫房一時銷不出去,于是企業利用產品折抵供應商貨款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
有的供應商在多次催款無果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折中接受以磚抵款的做法。而絕大多數供應商缺乏正常的瓷磚銷售渠道,于是從廠里面拿磚以后被迫低價轉售;有的供應商因為回款難問題,不得不放棄了一些廠家的業務。
夾江某企業供應科采購員告訴記者,雖然有的企業信譽不佳,但是他們并不擔心沒有人給他們供貨,“前面的一批生意失敗了,后面還會有人緊跟上來,企業不愁找不到供應商。”
據介紹,大多數的原材料、色釉料等供應商,他們在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上都相差無幾,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大多數供應商,尤其是新進市場的供應商,要打入企業的供應鏈條,對于企業提出的條件和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其中通常都會包含欠款條約。
一供應商表示,陶瓷企業壓供應商貨款的現象十分普遍,并不是只有夾江的企業這樣做,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陶瓷企業壓款的周期和金額,而在于有不少企業根本不會按照約定付款,說好三個月付款,可能最少等半年,而且很有可能不會全額支付;有的供應商不得已只能先從廠家拿了瓷磚,然后再找買家低價賣出。
頻換供應商影響產品質量
就目前而言,在夾江能夠做到或者愿意做到現款現貨的企業少之又少,企業現款現貨基本上只是針對少數和少量必須的采購環節。這也導致不少供應商不得不放棄部分企業,而這些企業也必須重新尋找供應商。
據夾江某陶瓷企業采購負責人介紹,原材料供應商的頻繁更換肯定會對企業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造成不小的影響。因為原材料的產地和品質不同,所含的元素成分肯定不一樣,原材料在不斷的變化,產品的配方體系也在不斷的調整,產品的質量穩定性肯定就會受到影響。
除了企業的產品質量相應地受到影響以外,企業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也必然會導致整體采購成本的上升。夾江某金屬釉供應商透露,如果企業是采取現款結算,供應商都愿意降低供應價格,最少可以降低5%—10%。不過,對于一些信用度不好的企業,即使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