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河南倉西實業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亞投資建設的年產45萬噸水泥生產線進行了第二次設備安裝調試,“這條線很快將進入生產階段,但尼日利亞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可能很快就要再次擴大產能。”該公司總經理武耀光對企業在非洲的投資信心滿滿。
同時,從省工信廳傳來消息,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我省首批6家落后產能水泥企業中,有5家于上月底已全部拆除,為全省水泥行業轉型升級騰挪出100多萬噸生產能力。我省還出臺相關法規,從項目審核、環評、能耗等多個方面規范和提高水泥行業的競爭力。
一邊是鼓勵企業“走出去”,一邊用政策敦促企業升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促進水泥產業轉型升級,我省已邁出實質性步伐。
行業特點造成遍地開花
水泥行業有個特點,即銷售半徑不過百里,不然運輸成本就將抵銷產品利潤,這也是水泥行業全國范圍內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自然原因。
而從2001年至2011年,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基礎建設的需求則是水泥行業高速發展、處處建廠的市場原因,這十年甚至被業界稱為“黃金十年”。
但是受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影響,傳統的周期性行業供過于求現象開始凸顯,全國水泥市場于2012年開始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過多的產能導致市場上出現惡性價格戰,水泥行業產品結構亟須進行調整和優化。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河南,我省生產水泥的自然資源豐富,加上各地有需求,除那些年產百萬噸的生產線外,目前幾乎每個縣都存在著產能低下、技術相對落后的粉末站。受大環境影響,盈利低下、開工不足、惡性競爭幾乎成了業內的普遍現象。
“惡性競爭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利潤降低,水泥行業資金投入比高,如果這些投入無法及時收回的話,不但會給投資人帶來巨大損失,也會造成銀行呆壞賬率的上升;除了經濟賬,水泥行業本身還是耗能大戶,對生態環境有著不同程度的破壞,在我們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今天,淘汰落后產能,對全行業進行優化升級已成必然。”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告訴記者。
如何突圍,成了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多重努力探索解決之道
河南水泥行業的選擇是:控制產能、淘汰落后、技術調整、產線調整。
據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我省強制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企業,在完善產業準入政策的同時,還加強了投資項目的審核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標準以及用地、環評等必要條件。
“應該說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目前我省大型集團的產品已經是市場主體。”河南省建材協會會長王愛貞告訴記者。
河南水泥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我省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技術結構調整,目前全省通用水泥新型干法比重達到100%;天瑞、中聯(河南管理運營地區)、同力等前3家大型水泥集團水泥熟料產能占全省總產能的六成以上;大型水泥集團產線基本全部為年產百萬噸以上;特種水泥占全國產能的七成以上,高鋁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和白水泥全國享有盛名。
記者還獲悉,水泥行業自身也在進行拉長產業鏈條的努力,我省目前已擁有建華管樁、康暉水泥制品等一大批水泥制品優秀企業。
“效果已經在顯現,今年前三季度,水泥產品出現價格回升之勢,產量也達到了1.2億噸,如果能進一步淘汰小型粉末站和提升環評、能耗標準,我省水泥行業有望盡快實現優化升級。”王愛貞說。
另外,我省企業還在“走出去”上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鄭州倉西實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在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建立水泥公司,在非洲生產和銷售水泥,不僅在商業上獲取了良好利潤,同時也間接消化了我省的優勢產能,避免了在省內打惡性價格戰。
“非洲的建筑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水泥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供應量,加上我省又是對外建筑輸出大省,比如國合、中鐵七局和中鐵十五局等企業在國外有大量的建筑項目,‘走出去’應該說是一條可行的路子。”省商務廳副廳長張雷明對水泥行業“走出去”相當看好。
市場杠桿發揮優化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優化水泥行業的結構也應該堅持發揮市場作用,同時合理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對于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興茂強調一定要發揮市場作用。
張興茂表示,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要交給市場和企業,政府只告訴企業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該做什么,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做出判斷和選擇。
其實,在全國范圍內,市場已經在做出選擇,即良性競爭、優勝劣汰、提高集中度。包括西南水泥、中聯水泥、海螺水泥等在內的公司已經邁開大舉兼并中小企業甚至部分大企業的步伐,其結果是提高了市場話語權并穩定了產品價格,水泥企業實現從“量本利”向“價本利”轉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省的兼并重組大戲估計也不會遠,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對水泥行業的產能進行調節、結構進行優化。
除了市場作用,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也不可或缺。
有專家表示,政府首先應該向水泥協會和企業提供權威的市場信息,同時還要提高能耗、環評的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嚴格進行關停并轉,那么水泥行業的價格戰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在調整結構、優化產能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陣痛,比如關閉一些落后產能會造成投資人和地方財政的損失,但從長遠看,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一定起到巨大促進作用。”王愛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