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興:一年一度悄然即逝,冬天是陶瓷產業的年度終點,也是陶瓷產業的發展原點。終點與原點,有三點值得思緒:陶瓷產品質量如何?陶瓷裝飾工程質量如何?陶瓷清潔生產搞得如何?“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越到年末歲尾,寒冬臘月,就越能看明白產業和企業的那點底細,越能讓人思緒萬千。
陶瓷產品質量如何?
12月4日,質檢總局公布陶瓷磚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貝郎、豪山、金夢莊園、豐德瑞、地王、金曼迪、金巴利、圣利達senlita、博亞、圣凱麗等11個品牌產品登上不合格榜。 2013年第四季度,質檢總局抽查了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陜西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80家企業生產的180批次陶瓷磚產品。本次抽查依據gb/t4100-2006《陶瓷磚》、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等標準規定的要求,對陶瓷磚產品的尺寸、吸水率、破壞強度、斷裂模數、無釉磚耐磨性、耐污染性、耐化學腐蝕性、抗釉裂性、放射性核素等9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過這次抽查,仍然集中在產品質量上,對于陶瓷包裝箱及其標識并未在抽檢之列。四川第三季度省檢,抽查了120批次陶瓷磚產品,發現有10家企業生產的陶瓷磚產品存在不符合標準情況。陜西第三季度省檢,抽查了40批次陶瓷磚產品,發現有14批次的陶瓷磚產品存在不符合標準情況。
實際上,今年年度質量抽檢并不樂觀,無論省檢還是國檢,都并不全面,尤其是包裝箱及其標識問題,仍然處于尷尬狀態。在全國全面普及知識產權法制和國知發協字〔2013〕26號文件下發以來,陶瓷領域執法監管力度如何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如何提高?促進陶瓷產業健康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如何營造?需要各級行政執法監督部門配合完成。至于包裝箱質量,包裝箱標識問題也需要質檢、工商、知識產權、版權部門通力合作完成。同時也期待新的《陶瓷磚》標準完善相關內容和執法程序。
陶瓷裝飾工程質量如何?
陶瓷磚裝飾裝修工程有許多國家或建設部標準,他們對裝修工程的施工技術、施工圖集、工程質量驗收方法及標準做出相關的規定,相關標準有《建筑裝飾裝修質量工程驗收規范》(gb50210-2011)、jgj/t172-2009《建筑陶瓷薄板應用技術規程》、jgj126-2000《外墻飾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jgj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110-2008《建筑工程飾面磚粘結強度檢驗標準》、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等。但是由于施工過程缺乏嚴格的施工技術規程、施工設計圖、施工監督措施和工程驗收,導致有些工程屢屢暴露質量、安全問題,譬如最近媒體屢屢曝光的地面輻射供暖地磚爆裂問題、內墻磚裝修工程放射性超標問題、內墻磚裝修工程色差問題、內墻磚裝修工程刺異味問題、外墻磚工程脫落問題。
陶瓷企業重生產、重銷售、輕研發、輕設計、輕知識產權的思維已經制約了企業和產業發展,如何突破制約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工程技術研究、工程質量管理研究和系統質量研究,促使產業健康安全發展,也是今后企業和產業的重點工作。
陶瓷清潔生產搞得如何?
2013年陶瓷產業在清潔生產方面并未得到完美收官,廣東佛山、清遠、河源、江門,江西高安、河南內黃等地的陶瓷企業污染問題已經引起社會關注。不可否認,霧霾、空氣污染、低碳已經成為今冬的話題,陶瓷產業明年將從淺綠步向深綠,如何深綠發展,需要全面地、深入地、系統地做好規劃。
譬如冬季城市供暖問題,城市供暖的新變革勢必影響陶瓷產業的變革和發展,從傳統建筑到綠色建筑變革更離不開陶瓷產業的變革和支持,汽車尾氣排放、工業煙氣凈化、工業污水凈化都會和陶瓷扯上關系。而陶瓷產業也需要能源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通過研究新的清潔能源、清潔燃燒方式、階梯利用和煙氣的脫硫、脫硝、脫氟、吸碳工藝使得陶瓷之火得以千年不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新裝備的應用、原料加工工藝的改進、銷售理念的營造以及輕薄產品的市場化,相信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深入,清潔陶瓷產業也必將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