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提速細則制定
“反壟斷審查實施條例”年底上報國務院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第一次明確市場的地位,并要求力舉“創造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強調“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中國經營報》記者11月20日了解到,三部委正在醞釀《反壟斷法》相關細則,其中商務部正在加緊制定《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實施條例》,而銀行亂收費則成為國家發改委下一步打擊對象。
阻礙市場統一、公平競爭的是市場壟斷。負責反壟斷的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和商務部等三部委于今年發力奶粉、白酒、平板電腦、醫藥等行業壟斷,并開出了巨額罰單。
始于2008年《反壟斷法》沉寂5年后,或將對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市場經濟重構秩序掃清道路。
業界認為,由于《反壟斷法》的執行分散于三個部委,且執法人員嚴重不足,《反壟斷法》執行或將有統一權限的趨勢。“如奶粉等行業反壟斷盡管獲得了社會肯定,因缺乏標準執行不透明也遭到非議。”北京市律協競爭與反壟斷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魏士廩告訴記者。
加速完善《反壟斷法》
三部委分工承擔反壟斷執行細則制定。
根據國務院規定,反壟斷執法工作由三個部委分工承擔:商務部負責經營者集中審查,國家發改委和工商總局負責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兩個機構之間界限在于是否涉及到價格,如果涉及價格的壟斷協議,由國家發改委負責,其他的由國家工商總局負責。
官方文件顯示,《反壟斷法》實施5周年期間,除商務部頒發了《經營者集中申報辦法》《經營者集中審查辦法》《關于評估經營者集中競爭影響的暫行辦法》等部門規章來具體落實《反壟斷法》執法工作之外,其他兩部委在部門規章上幾無建樹。
然而,國家發改委8月對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開出6.7億元史上最大罰單,吊起了外界對反壟斷法的期望。隨后,國家發改委又對白酒、醫藥、平板電腦等相繼開出罰單。
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市場作用”的提法遙相呼應。
行動之外,10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建立完善價格監管機制的意見》,要求建立和完善包括反價格壟斷在內的制度體系。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了解到,商務部正在對《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的規定》《關于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適用標準的暫行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實施條例》正在制定之中,預計年底上報國務院。“這個審查條例具體內容就是將商務部相關規章總體納入,并由規章上升到國務院行政法規。”魏士廩解釋。
來自國家發改委內部消息,銀行業亂收費將成為國家發改委接下來的重點工作。“調查工作已經結束。”上述內部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的調查結果顯示,由于銀行業的強制性亂收費,中國企業的貸款成本上升了15%至20%。
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后,涉及到國家安全的跨國并購有可能納入國家安全委員會審查。據內部信息,不久前有關部門通告了5起涉及國家安全的跨國并購。
反壟斷執行難度大
各部委受制《反壟斷法》執行標準、審查規范不明確,現行查處權限和執法力度受限。
自2008年1月1日實施之日起,《反壟斷法》便遭到非議,“沒有長牙的老虎”成為外界評價執行中的《反壟斷法》。
之前披露的電信、聯通反壟斷調查中斷就是典型案例。各方面均認為,電信、聯通反壟斷案件可能不僅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價格壟斷行為,由于該案件執法透明度原因,目前在國家發改委官網無法查出與該案有關的任何信息。
魏士廩認為,電信、聯通案件目前的處理狀況讓人對《反壟斷法》的執行力度產生一定程度的懷疑。“國家發改委對白酒等行業開除了巨額罰單,但其執法的標準、透明性等仍然為外界詬病。”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披露的信息,《反壟斷法》實施后,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共發起49起價格壟斷調查,并對其中20起作出了處罰決定。
商務部本身在執法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反壟斷法》施行以來,由于對經營者集中的定義、審查期限、審查因素等沒有明確規定,影響了案件審查效率,國內外對此負面評價較多。“商務部一直以來都支持《反壟斷法》的修改。”來自商務部內部消息。
相比而言,國家工商局在執法透明性上顯然走得更遠。國家工商總局于2013年7月26日,在《反壟斷法》實施五周年之際的前夕將12件執法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全文公布。
法律界人士認為,國家工商總局在反壟斷執法的政府信息公開透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使《反壟斷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進一步落到實處。“肯定之外,國家工商總局的查處權限和力度顯然很小。”魏士廩表示。
《反壟斷法》起草專家組成員、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王曉曄認為,這是由于在轉型過程中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沒有完全擺正。
統一權限趨勢明顯
對于央企和地方龍頭企業的壟斷行為,現行權限分散的反壟斷體系單靠一部《反壟斷法》遠遠不夠,業內提應由專門部門專責執法。
《反壟斷法》的困境在于三龍難治一水。目前負責反壟斷的機構是分散設置在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下的三個局級單位,所有工作人員也就100人。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認為,“三龍治水”的結果難免會使實際執法陷入尷尬,不僅可能出現踢皮球現象,而且導致執法撞車或真空失管結果。
商務部一人士介紹說,與國外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配置相比,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人員配置較少,多數人員處于長期加班加點的狀態。
權限分散和任務繁多依然是反壟斷機構頭疼的事情?!斗磯艛喾ā芬幎ǎ磯艛鄨谭▽儆谥醒胧聶?,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負責。《反壟斷法》實施后,國務院設置了全國反壟斷委員會。據了解,該委員會設置在商務部,與商務部反壟斷局共同掛牌辦公。
三中全會之后反壟斷既“打蒼蠅”又要“打老虎”,必須打破“玻璃門”。“玻璃門”即主要是指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對民間投資進入某些行業領域并無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但在實際上對民間投資準入存在無形的限制并導致其難以進入的現象。
《2013中國企業500強》報告顯示,中移動、中石油、工商銀行(3.86, -0.03, -0.77%)三家企業2012年的凈利共計4831億元,超過了前500家民企的凈利總和(4238.44億元)。數據顯示,最近5年中,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總體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增速從5年前的35%降低到目前的24.8%。
財報顯示,過去一年16家上市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7.36%,但同期a股全體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92萬億元,同比增速僅0.59%。
相比這些掛著省部級單位的中央企業,或者國內行業或地方政府的龍頭企業,司局級的反壟斷執行機構顯然有心無力。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副組長黃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行政壟斷涉及國家的體制,單靠一部《反壟斷法》是不行的,需要一系列頂層制度的設計。
11月16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發展和改革藍皮書》提出,《反壟斷法》應當由專門部門專責執法。“各方面跡象和呼聲均顯示,反壟斷執法統一執行權限的趨勢已經很明確。”魏士廩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