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11月6日報道“10月份,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均雙雙下滑。其中,新房市場更是量價齊跌,在“銀十”表現慘淡”。《東方今報》11月4日也報道“在傳統銷售旺季中,鄭州樓市成績慘淡,連續兩個月,商品住房的銷量和銷售均價均呈下降態勢。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鄭州市區商品住房銷售5933套(間),環比下降1.58%,較去年同期降幅達25.82%;銷售均價為7401元/平方米,環比下降2.12%,相當于每平方米降了160元”。
房地產市場的“金九銀十”黯然失色必然會引起推骨牌效應,持續增長的建筑陶瓷產業銷售也會因為住房成交量下跌而開始止漲失色。房地產市場的釜底抽薪也會迫使建筑陶瓷產業早早停產,所以今年冬天,陶瓷產業格外寒冷、格外長。陶瓷企業如何越冬值得分析,下文試分析之。
冬天和春天都來了!
說話間,就有內地某瓷片廠的朋友打電話來,說“公司已經停產放假一周了,問我能不能幫找些事做,離春節還有幾個月呢,不能干坐吧”!隨后的幾天,也和幾個朋友聊起銷售問題、庫存問題和何時停產問題,大多數的看法是本月底會有30%左右停產,下月會有70%左右停產,也就是說元旦可能已經是陶瓷產業嚴冬了。
如果說傳統陶瓷產業的冬天不日即來,那么新興陶瓷產業的春天在哪里呢?也許從佛山陶瓷近幾年的轉變可以看出些許端倪。2006年前,佛山集中了大大小小350多家陶瓷工廠,擁有1200多條生產線,每年生產至少10億平方米建陶產品。隨著廣佛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城市規模擴大和高新技術工業的落地,開始向陶瓷產業用地指標,爭環保指標,爭能源指標和政策指標。傳統陶瓷產業沒有了空間,轉移、改造、創意、提升成為陶瓷產業的唯一出路。保留下來的佛山陶瓷企業開始用創意整合陶瓷產業,一次燒微晶玻璃陶瓷板、抗菌陶瓷、皮革陶瓷、木頭陶瓷、發光陶瓷、陶瓷薄板、陶瓷輕板、陶瓷保溫板、超低溫燒成技術、拋光磚廢渣資源化利用技術、陶瓷窯爐節能環保生產技術等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陶瓷產業抹去了籠罩在頭頂的發展陰影。
在銷售渠道拓展方面,廣東和福建的陶瓷產業調整戰略思路,重視工程渠道和電商渠道,針對國外市場的變化,重視新興市場的開發和重點市場的挖潛。據中國輕工業網報道,2013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陶瓷磚同比增長4.78%。福建、廣東陶瓷磚產量位居全國前兩位,均達全國產量兩成以上。其中福建累計同比增長6.7%,占24.36%;廣東累計同比增長1.26%,占21.53%。出口方面,2013年1-6月累計出口量(噸)同比下降12.40%;累計出口金額(美元)同比下降3.94%,但是廣東陶瓷出口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同比增長45.81%,出口額占到全國出口的七成以上,達到75.5%。這些成就離不開廣東陶瓷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銷售創新。
中國輕工業網顯示2013年9月份中輕陶瓷指數94.13,處于穩定區間,較上月回升0.6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景氣指數92.11,出口景氣指數104.95,資產景氣指數103.89,利潤景氣指數88.27。春天和冬天交際的中國陶瓷產業發展景象再次顯示創新的魅力!
這個冬天到底如何過?
不管怎么說,房地產業的冬天來臨了,陶瓷產業的冬天也來臨了。冬天我們既要準備棉衣,也要準備迎接春天的健康素質。《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不日也將呱呱落地,利用技術產品、環境政策、知識產權和市場渠道優勢再次洗牌的可能已經轉為必然,陶瓷產業注定烽火再起。如何越冬,如何化解產能過剩壓力、環保能源壓力、科技創新乏力,以企業戰略管理標準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標準化為引線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文化必定會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改變,只要我們有一顆春天的心,相信春天不遠了,因為冬天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