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逼停”水泥企業范圍擴大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冀東水泥一位內部人士告知記者,因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石家莊市鹿泉地區水泥企業將從2013年10月15日停產到2014年3月15日(共停產5個月),供給減少或致水泥價格上漲。
該業內資深的內部人士還擔憂,如果政府治理大氣污染決心很大,水泥停產區域可能擴大。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劉長發表示,水泥生產線全部停產是不可能的,在形成北京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沒有明確前,采取的環保措施都是帶有盲目性的。環保要求提高將會制約水泥產能的擴張,但對水泥行業是好事,這樣水泥行業可以走內涵發展道路。
上述冀東水泥內部人士稱,如果水泥企業停產成為常態,一部分小企業可能被迫淘汰,這將對解決水泥產能過剩問題有利。
劉長發也認為,如果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將會制衡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樣水泥行業可以走內涵發展道路。
水泥行業間歇停產為生態讓路
據有關消息稱,目前石家莊市鹿泉地區水泥小粉磨站已全部停產,有多條生產線的企業分別保留兩至三條熟料生產線,其他生產線10月15日將全部開始進入停產狀態;單線企業最遲也將在10月15日起執行停產令。
石家莊市鹿泉地區水泥生產線將會停產到何時,也成為業內當前關注的焦點。
冀東水泥一位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得到的信息是,從2013年10月15日停產到2014年3月15日,石家莊市鹿泉地區的水泥粉磨站已經停產了。目前冀東水泥在河北的水泥生產線沒有停產的,冀東水泥在石家莊沒有生產線,公司離石家莊最近的生產線在河北陽泉市。
該內部人士還表示,如果停產持續下去,水泥供給減少,水泥價格可能會上漲。
目前是水泥需求旺季,河北水泥企業卻在該節點進行大規模停產。
該冀東水泥內部人士稱,石家莊鹿泉地區這個地區空氣質量很差,有很多水泥廠都在這個地區,目前領導相當重視該地區的環保。
而劉長發稱,這主要是國慶節期間北京霧霾天氣嚴重,環保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生態文明是大勢所趨。
停產有利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據悉, 9月13日,金隅股份在北京的子公司順發水泥有限公司關停燃煤窯爐。年底前,北京金隅平谷水泥公司也將完成停產。
停產有利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早就引起關注,國家也多次對該問題進行治理,然而因為水泥行業準入門檻低,市場需求普遍,小型水泥企業“遍地開花”現象明顯,致使控制產能過剩問題并未達預期目的。
冀東水泥內部人士稱,如果水泥企業停產成為常態,一部分小企業很可能被迫淘汰,這將對解決水泥產能過剩問題有利。
劉長發也認為,如果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將會制衡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樣水泥行業可以走內涵發展道路。
對于水泥企業為生態保護讓路停產是否在區域上擴圍,上述冀東水泥內部人士表示,停產擴圍存有可能性,這也取決于政府在治理大氣污染問題上的態度。至于政府如何處理因停產對水泥企業所造成的損失問題,目前尚不明確。
劉長發表示,水泥生產線全部停產是不可能的,如金隅股份在北京的水泥生產線主要是用來處理垃圾的。目前北京市政府也表示,北京的霧霾天氣是北京的問題,還是河北經濟結構的問題,現在還是不明朗的。對pm2.5貢獻大的是冶金企業還是水泥企業,也是不明確的。在這些問題沒有明確前采取的環保措施都是帶有盲目性的。
在國家堅決治理大氣污染的大背景下,水泥等高污染行業環保要求將大幅提高已是大勢所趨。國務院于9月12日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9月17日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這兩個政府文件均提出: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經過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
治理大氣污染對水泥企業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數字水泥網
近期,關注到我國多個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由于大氣污染嚴重,pm2.5高居不下,地方政府壓力有增不減,倍感壓力。河北石家莊地區近期連續對水泥企業采取“關停”政策,企業無論大小,全部暫停生產,已經造成該地區價格明顯上漲。這一現象似乎又讓人想起2010年,當時各省為完成節能減排,“一刀切”的大面積限電限產。對生產企業輪流停電。之后,中央政府下發通知,指出這種做法違背了節能減排的初衷。
治理大氣污染不能簡單的一關了之,當前,水泥生產企業還處于大、中、小規模并存的階段,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也層次不齊,有的企業投入幾億元,有的幾乎沒有投入,如果只是一停了之,水泥企業的在環保投入變得毫無意義。況且,這種政策往往是地方行駛的“運動性政策”,有的地方停,有的地方不停,會帶來市場不公平競爭,價格大幅上漲,無形中也保護了不停地區的落后產能。因此,政府應該從更嚴格的環保技術指標標準來約束引導企業,而不是行政性命令,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作為水泥企業,環保問題是水泥企業誕生就要面臨的考驗,是水泥企業責任,一個水泥企業如果能夠在環保上做的好,政府和社會群眾等各方面都會給予認同,公司業績就會好,就能賺錢;賺了錢政府就可以增加稅收,那么消費者就會有信心;因為賺了錢,就可以投入更好的工藝,還可以將一部分獲利積極投入樹種的保育和環保產業,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記得年初,臺灣最大的水泥企業臺泥水泥的董事長辜成允先生在接受數字水泥網采訪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臺泥的環保理念的核心是:“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環保對于水泥業來說,它是永遠跟隨我們在一起的問題,臺泥把環保問題提升到另一個層級,就是把它變成臺泥本身價值的核心。如果我們不怕環保問題,我們擁抱環保問題,甚至把它當成我們在水泥業的責任,我們就更能積極主動地不但把環保工作做好,而且對于臺泥以后的永續經營也能夠創造更好的基礎。臺泥最基本的觀念是企業的永續經營和環境的永續保護。筆者深深認同這一理念,只要政府給與公平的競爭環境,企業會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使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