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環保健康話題日益升溫的衣柜等家居建材行業,正受到新一輪的市場考驗。在近日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pm2.5分論壇上,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專家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pm2.5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但實際上,室內裝修所造成的污染遠比pm2.5等室外污染還要嚴重。
去年5月,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檢測中心調查統計,中國每年由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數達11.1萬人,平均每天約死亡304人,相當于全國每天因車禍死亡的人數。事實上,室內空氣污染程度常常比室外空氣污染嚴重2~3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達100多倍。在室內可檢測出約300多種污染物,68%的人體疾病都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而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建筑裝修等活動。
湖南省疾控中心室內空氣與裝飾材料監測科科長周純良分析,目前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室內裝飾材料及家具。油漆、膠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內墻涂料、塑料貼面、黏合劑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氨、甲苯等有機揮發物,這些有機揮發物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而且是持續性釋放。甲醛的持續揮發周期一般持續3至8年。甲醛的致癌作用主要取決于濃度,高濃度甲醛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更有致畸、致癌作用。
那么,為什么甲醛、苯等污染物超標在行業內屢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建材市場大多數被一些小企業占領,而小企業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在原材料及成品檢驗等產品標準上控制能力較弱,使大量不合格的裝潢材料充斥市場,導致裝修污染。另外,我國相關部門檢測過程中存在一定漏洞,這也是造成企業鋌而走險的原因之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一位工作人員說,大量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與當地政府的地方保護思想嚴重有關,有很多不合格建材是在監管部門眼皮底下流入市場的。
一份調查顯示,80%的被調查業主只重視主材的選購,輔料往往由裝修公司自行購買。而裝修公司對建材市場比較了解,他們雖然知道怎樣的材料符合環保標準,但由于選擇材料時往往以利潤為準繩,便想方設法購買那些便宜的、質量不合格的輔料。雖然業主在簽訂合同時和裝修公司約定了主材的品牌、型號等,但在采購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降低標準等情況。最終導致室內污染超標。
隨著室內環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家居裝修后,一些主張維權的業主也會找相關機構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檢測。但一些沒有資質的民間環境檢測中心卻趁機撈錢,亂出報告,以此糊弄業主。比如室內檢測分兩種,即基本檢測和權威檢測,多數沒有檢測資質和設備的檢測公司只能進行基本檢測卻出具了所謂的“權威報告”。這一定程度上錯誤地引導了人們對裝修質量的判斷,住在一個充滿了甲醛的房子,還以為自己非常健康。
經過努力,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但iaq標準在制訂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基礎數據,主要表現在: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中有害物質釋放量、釋放年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等參數;污染物的基礎毒理數據、污染狀況的大規模調查、產品有害物質含量及工藝水平等。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為住宅通風而制定的相關標準,僅在《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中有對門窗的最小面積以及廚房、衛生間中設置可與局部排風裝置連接的豎向風道等與通風相關的基本要求。因此從建筑設計、通風產品開發到居住者合理組織房間的通風都缺乏具體的指導依據。
作為建材家居行業中的“最后一塊蛋糕”,衣柜行業也應當及時改進,盡可能與生態環境建設融合,成為名符其實的行業“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