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的根雕
昨日上午,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截至15時30分,參觀人數(shù)為8.9萬人次,成交額達到97.6萬元。據(jù)悉,本屆民博會將于8月13日閉幕,每天開展時間為9時至17時。與往屆不同,本屆民博會為了體現(xiàn)精簡辦會的精神,參照其他大型會展活動的做法,以新聞發(fā)布的形式代替隆重而繁瑣的開幕式。
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執(zhí)委會副主任吳德金在開幕式上進行了新聞發(fā)布。
在博覽會期間同時舉辦“第十一屆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評選活動,以及各種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交流活動。
6個主題館、20大展區(qū)、22萬件展品,一定會讓您眼花繚亂。記者挑選了幾樣有代表性的展品,讓您先睹為快。為了更加突出它們的特點,請您帶著問題去看,答案一定出乎您的意料。
叫價1200萬的根雕是啥材料做的?
本屆民博會,有一位很搶眼的根雕“明星”,是由緬甸黃金樟制作的“聚寶盆”。說是“聚寶盆”,其實它本身就是個寶,賣家叫價1200萬元。
它是云南一家根雕公司制作的,從設計到雕刻用去了一年的時間。去年4月份剛剛完成制作,此前還一直未公開露過面,這是首次公開參展。
這個“聚寶盆”個頭兒很大,身長有6米,高也有兩米多,重量達到6噸。“是用大貨車運來的。”工作人員介紹。
小知識:緬甸黃金樟從生長到成材最少50年,硬度較高,不易磨損。是緬甸三大國寶(玉石、黃金樟、柚木)之一。
1.2米高鳥籠是裝什么鳥的?
愛鳥的人,都會為鳥配上精美的鳥籠子。民博會吉林省古塵木藝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有一個“巨無霸”鳥籠,高1.2米,直徑0.8米。再一看標價:3.5萬!“呀,啥鳥能配得上這么貴的鳥籠子?”一位觀眾的一句話,把周圍的人全逗樂了。
據(jù)工作人員崔金山介紹,這個鳥籠子是用老撾大紅酸枝制作的,也是目前已知的長春市最大的。“買它的人,一般都是茶館、酒店的老板。這么貴的鳥籠子,買回去一般也舍不得真用它來裝鳥,而是作為一件收藏品來擺設。 ”
小知識:老撾大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木質(zhì)堅硬、細膩,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區(qū)別于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于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古色古香的感覺。
“巧生爐”原料要精煉多少次?
近年來,“巧生爐”在海內(nèi)外收藏界聲名鵲起。蘇州民間藝人陳巧生花費了近20年,精心鉆研傳統(tǒng)銅爐鑄造技藝,憑復原的失蠟法銅爐鑄造技藝,將中國銅爐文化的“香火”延續(xù)。
本屆民博會上,有一個專門的“巧生爐”展位,展出了十幾個巧生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鏨刻螭龍耳方熏爐和錦帶天雞耳彝爐,標價都為5萬元。
其中,鏨刻螭龍耳方熏爐是獸足龍頭的模樣。“獸足龍頭其實是一個‘怪獸’。”工作人員介紹,一只能興風作浪的怪獸乖乖地被香爐鎮(zhèn)住,象征著盛世太平。香爐的最上端,是傳說中龍的一個兒子狻猊,“傳說它很喜歡香火。”
據(jù)介紹,這個香爐的用料主要是紫銅,另加上鋅、錫、鎂等金屬,經(jīng)過12次精煉而成。
小知識:狻猊(音:酸泥),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東北虎是怎么“畫”出來的?
5號館一家展位上,一幅長2.3米、寬1.3米的木藝剪工立體畫很是搶眼。畫面上,在長白群山間趴著一只東北虎,威風凜凜,遠看是用畫筆畫出來的,可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用木材和樹皮剪成針狀后粘出來的。畫上的石山,也是在木材和樹皮上涂了礦物涂料而制成的。
這幅畫的作者,是吉林省工藝美術大師郭玉華。“接近實物,形同標本,突出剪子功夫。”這是郭玉華為自己定下的標準。為了這件作品,郭玉華可是沒少下工夫,東北虎園、動植物園沒少蹲,平時也總看《動物世界》。
小知識:剪工立體畫是郭玉華在其家族郭氏森林木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來的藝術形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藝術手法是以剪刀代筆,重在剪的功夫。
這是什么朝代的船?
本屆民博會上,吉林省宇平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的一艘船,引起了許多人圍觀。據(jù)宇平公司總經(jīng)理郭凱平介紹,這是仿照宋代船只制造的。在古代,這樣的船上可以彈琴下棋,可以喝茶聊天,還可以看歌女的表演。
整艘船由紅木制作,每扇窗子都可以打開,還設有窗簾。從窗子向里望,可以看見里面擺著茶桌、椅子,墻上以及過廊處,還有手工繪制的水墨畫。
“中國古代的這些船,都沒有圖紙流傳下來。我們這艘船是比照著《清明上河圖》以及歷史資料上的圖片仿制的,盡量達到逼真的程度。”郭凱平說,這艘船長約3.2米,叫價17萬元。
小知識:紅木花紋美觀,材質(zhì)堅硬,耐久,為貴重家具及工藝美術品等用材,是常見的名貴硬木。
蘇繡優(yōu)劣咋看 玉石真假咋辨
參展商教您收藏經(jīng)驗
“這幅《清明上河圖》是從浙江運過來的,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你看看這花線,繡得多密。收藏一年,至少增值三成。”昨天上午,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蘇繡展區(qū),36歲的參展商展磊向觀眾介紹著自己的蘇繡展品。
展磊一米八的個子,典型的東北漢子形象,可是說起蘇繡文化卻滔滔不絕,不僅如此,已經(jīng)參加七屆民博會的他還是一個收藏發(fā)燒友,對古玩、玉石,也有著10多年的淘寶經(jīng)驗。
好寶貝增值幅度比房子大
展磊是長春人,工作之余經(jīng)常泡在圈樓、和平大世界等古玩市場。“別看我的外表,其實骨子里還是挺文藝的,對核桃啊、玉石啊,都很喜歡。”展磊說,由于從小就喜歡收藏這些工藝品,20多歲時就從事蘇繡經(jīng)營這一行。
“民博會確實變化很大,不僅辦展水平提高了,參展人群、展品的檔次也上去了。”展磊說,其實民博會上可以淘到很多好東西,“要是淘到好寶貝,增值幅度比房子都大。就像這幅《清明上河圖》,幾年前的價格是幾千元,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萬,翻了至少一番。”
辨別機繡手繡 要先摸再看
“蘇繡是一種手工性很強的傳統(tǒng)藝術品,在市場上,蘇繡不分真?zhèn)危环謨?yōu)劣。”展磊說,挑選蘇繡最主要的是看表面的光潔度,如果繡得比較稀的話,光潔度就不夠;而好的繡品,針線繡得很密,圖案有立體感,光潔度高。
“喜愛蘇繡藝術品的人很多,但對蘇繡知識不一定很懂。例如如何辨別機繡與手繡,知道的人就不多。”展磊說,現(xiàn)在有些商家拿機繡當手繡賣,傳授給大家鑒定機繡與手繡的小秘方:
第一,用手摸。機繡用的一般是絲光線,機器繡時拉得比較緊,因此手感比較硬;手繡用的是桑蠶絲線,很軟,容易斷裂,不適合機器拉。
第二,看顏色。機繡的顏色搭配沒有手工的均勻,有的地方過渡沒有手工靈活。
辨別真假玉石 看顏色質(zhì)地
和田玉一直是收藏市場上的高端玉石。民博會第一天,展磊把吃午飯的時間省出來,跑到玉石展區(qū)里尋寶。
“這玉的說道很大,行家里手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展磊說,“玉有萬種面”,鑒玉是一門極其龐雜的學問。普通消費者更難辨真?zhèn)巍U估谟萌ψ永锕J的兩招經(jīng)驗提醒廣大藏友。
“首先是看顏色。拿在手里,手感細膩,半透明狀,光澤就像脂肪一樣的是上品。還要看凈度,看是不是通體潔白、潤澤純凈。”展磊說,第二是看質(zhì)地,看是否有瑕疵或點狀物、絮狀物。對于上等翡翠和白玉,要根據(jù)瑕疵對美觀造成的損害程度來決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