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致惡爭
“目前水泥行業產能確實嚴重過剩。”卓創資訊分析師盧寧告訴記者。工信部在2010年發布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指出: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應停止核準新建擴大水泥(熟料)產能生產線項目,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必須嚴格按照“等量或減量淘汰”的原則執行。因此我們可以把人均熟料產能占有量0.9噸看成是一條熟料紅線。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能達16.12億噸,人均熟料產能達1.19噸。
“產能利用率也是衡量產能是否過剩的一項重要指標,而目前(2012年底)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僅58%,而正常利用率為80%左右。”盧寧說。
因產能嚴重過剩引發的行業摩擦和糾紛也是接連不斷。不久前黑龍江省21家水泥生產企業就聯名上書黑龍江工信委、哈爾濱市政府及中國建材聯合會等部門,抵制冀東水泥哈爾濱在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項目。這21家水泥企業認為,目前黑龍江水泥已嚴重過剩,產能已達到了6300萬噸左右,而實際需求僅3402萬噸,產能過剩占比為46%;哈爾濱過剩尤為嚴重,哈爾濱現有水泥產能為2000萬噸,而實際需求僅1060萬噸,過剩產能占比為47%。
“如果該項目建成投產僅哈爾濱就會造成1300萬噸水泥產能過剩,到時將會引發企業惡性競爭,從而造成多家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這21家企業上書中還用了“絕對過剩”、“嚴重過剩”等詞句。
而冀東水泥則不以為然。
“他們的說法是片面的。”冀東水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就是2011年全國水泥普遍暴跌時,黑龍江熟料水泥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周邊大量熟料水泥涌進黑龍江市場,說明其還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他們所說的產能過剩并不是指熟料,相反黑龍江水泥熟料每年要從外面進口700萬噸。
對于冀東水泥這一說法,黑龍江的水泥企業并不認同,當地一家水泥企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黑龍江水泥熟料有缺口的說法不符合實際,僅賓州水泥的熟料庫存就超過了60萬噸,水泥窯只能停產,何來的市場缺口?”
誰是誰非這里難以簡單下結論,但21家本地水泥企業與冀東的爭論反映了企業日子不好過、產能過剩則是肯定的。
產能過剩除了爭地盤外,就是打價格戰,這在重慶尤為嚴重。
據卓創資訊顯示,p.o42.5散裝水泥全國均價為323.13元/噸,重慶僅為270元/噸。而實際情況比這個更糟糕。
“重慶水泥價格可以說是直線下降,從3月份300元/噸左右下降到4月份的280元/噸左右,再到5月份的260元/噸左右,現在市場上實際價格每噸僅230元至240元,如果要銷往外地,運輸成本還得企業出,那就每噸只能賣210元了。”重慶一家不愿公開身份的水泥企業銷售人士電話告訴記者。“重慶水泥市場價格比全國平均價格相差幾近100元/噸!”
如果說重慶水泥價格反映了重慶水泥企業生存狀況的話,那么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的一組對比數字則說明了整個水泥業的生存狀況。
“現在水泥價格遠遠偏離了其實際價值。”喬龍德說。以水泥、鋼材和煤炭作對比,以前1噸鋼材的價格與4噸水泥的價格相當,而現在1噸鋼材的價格超出了10噸水泥的總價格;以前1噸水泥可買2噸煤,但現在反過來了,要2噸水泥才能買1噸煤。“當前水泥企業利潤還不如燒磚的利潤,許多企業的銷售價格基本上都是在成本線的上下徘徊,盈利的也多處在微利的邊緣。”
導致水泥行業價格低于合理的利潤價格的原因毫無疑問就是產能過剩,調產能已喊了多年,為何非但沒有調下去,反而越調越高了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6月,全國水泥累計產量達109607萬噸,同比增長9.7%;6月當月全國生產水泥22754萬噸,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