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掉的行業洗牌
洗牌,顧名思義就是老的市場格局被打破,新的市場格局及秩序的建立。每個行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和程度以后,為了取得更為長足和健康的發展都會被卷入到洗牌當中去。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為。
多年以來,整個建筑陶瓷行業一直在“洗牌”這種市場行為中度過,且被洗的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健康。近年來因為國外反傾銷力度加大、國內針對性政策的加強、行業形勢的疲軟等因素,陶瓷行業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面對整個行業強勁的洗牌態勢,高安陶瓷產區卻顯得淡定、從容,洗牌步履緩慢。
高安產區在全國所有陶瓷產區所擁有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目前其產能已經躍居全國前五位,產區影響力已經不遜于福建、山東等地。
憑借其強大的產能,高安產區2013年第一季度陶瓷產業完成銷售收入37.75億元,同比增長10.7%。
強大的產能,高速的增長勢頭,聲名鵲起的產區影響力,這一切看似光鮮十足。但高安產區眾多業內人士擔心的是被忽略的隱藏在光鮮十足背后的危機。
2007年到2013年,短短六年時間高安陶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顯赫,其產業的發展速度確實驚人。然而,快速發展的模式必定包含著揠苗助長般的不理性和急功近利。
高安陶瓷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非疾風暴雨式的鋪面襲來。而是猶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緩緩滲透。在此過程中并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這些暫未影響眼前利益的事情,更多的是關注怎樣更快的把錢賺進腰包。
然而隨著各種問題的日益累加,高安陶瓷的問題日益被重視。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經讓企業開始賺不到錢了。價格大戰、產品同質化、品牌意識淡漠化、投資意識的投機化、市場區域的高度重疊這些因素以及其他種種的因素,使高安陶瓷的發展也變得危機重重。
一到危機時刻,人們就會想到變革,這是一般規律。高安陶瓷也是,每次如鯁在喉的時候便會考慮怎樣去變革。業界人士認為,其實轉型升級可能是比較理想健康的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因此絕大多數深諳高安陶瓷規律的業內人士表示只有進行整個行業的洗牌才能較為快速的實現高安陶瓷的“再發展”。
然而對于一個只有近六年發展時間的產區來說,洗牌二字似乎也顯得并不十分適宜??尚Φ氖歉甙蔡沾尚袠I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洗牌的呼聲卻曾多次出現。洗牌一詞被多次提及卻未曾實現,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決定的。而缺乏具有綜合實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是最主要的因素。在高安產區內,一般企業都只擁有一條或者兩條生產線,產品類型也很單一。大多數企業的實力都不相伯仲,所以洗牌中的兼并、收購很難在這個產區上演。
有部分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曾經表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在高安陶瓷產區洗牌的過程中扮演角色。意欲讓政府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調控,快速安全的實現產區的洗牌大業,讓整個產區從量變跨越到質變。然而,這卻違背了市場經濟本身既有的規律,自由平等競爭才是行業所推崇的。如若政府一旦介入,利用資源促進洗牌,那么行業必然產生寡頭,寡頭效應對市場和產區恐怕并非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高安陶瓷產業的大范圍洗牌,或許不會來的這么快,但是洗牌卻是每個行業發展必須要經歷的。高安陶瓷的洗牌時代最終也會來臨,即使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