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以來,北京的天氣格外寒冷,不少市民除了工作之外,大多數時間都選擇在室內活動。然而北京的家居市場卻人頭攢動,呈現出一派火熱的景象。究竟原因何在?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促銷花樣頻出
日前,記者走進北京南四環外一個大型家居市場,室外嚴寒逼人,這里卻充滿著暖暖春意,室內溫度達到20攝氏度以上。
“來這里逛,消費者可以溫暖舒適地選擇心儀的商品。我們賣場面積大,設有座位,還提供飲用水,消費者一逛就是半天兒的時間。”值班臺的經理告訴記者。
家居賣場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進行營銷,在業內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策略。寒冬開暖氣,酷暑供冷氣,配以餐飲及休息場所等周邊服務措施,營造賓至如歸的環境,留住顧客,這些措施都無形中增大了顧客消費的幾率。
“來了就不想走,想多轉一會兒。”一位市民向記者表示。
火爆的促銷活動也是商家的策略之一。記者了解到,除了網上團購之外,一些家居市場還推出了現場拍賣活動,以薄利多銷的賣點增加人氣和銷量。“1300元一次,1300元兩次,1300元三次……”隨著工作人員的競拍槌落下,一張歐式雙人床以1300元成交,現場一片歡呼。“恭喜這位大姐啊,基本上比團購價省了500元,比市場零售價至少省了1000元。”工作人員笑著說。
在選購滿意商品的同時,還能參與拍賣活動,這給顧客購物平添了很多樂趣。一位剛剛拍得雜物架的市民自豪地告訴記者:“我拍的時候,想著200元就差不多了,沒想到160元就拿下來了。”
據統計,今年年初家居賣場的銷量比往年同期有明顯的提高,以這家南四環的家居廣場為例,僅1月1日到3日,3天的銷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
春節前采購更劃算
在南三環外的一個家居市場,元旦的喜慶氣氛還隨處可見,商家就已經打出了春節促銷的活動招牌。一些市民也趁著節前先來選商品,等到優惠時再來購買。
“價位還可以吧,又在搞活動。”一位大媽說。她告訴記者,家里的舊家具,還可以在這里以舊換新,按新家具的5%進行折扣。商家打出以舊換新的牌子,一方面為的是假日促銷,另一方面也是提倡舊物置換的理念,幫助消費者解決處理舊家具的麻煩。“還不錯吧,舊家具確實處理挺麻煩的,也賣不了多少錢。”這位大媽說。
記者觀察到,考慮到淡季業務量,很多賣場在新年伊始并沒有太多調整家裝價格,相反還實行了力度較大的優惠。春節后往往是家裝旺季,板材、地板、陶瓷、衛浴等建筑裝飾材料商品都要漲價,因此消費者都熱衷于節前選購,商家促銷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但是在材料價格紛紛上漲的市場行情下,家居賣場不漲價,利潤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慎防資金鏈斷裂致困局
市場回暖意味著競爭加劇。在紅星美凱龍的門店里,記者了解到,常規促銷是每季度進行一次,但從去年開始就變成一個月促銷一次至兩次,一次促銷時間為半個月,加上節日等大優惠活動,市場已經變成了不促不銷的狀況。而附近的另一家賣場則采用工廠進店的模式,讓價格戰更顯得硝煙彌漫。
冰火兩重天。不可否認,家居市場正在經歷寒冬,樓市調控的重壓影響尚未完全退去,一些大牌商家也在不斷退出市場。
東方家園的倒閉就反映出整個家居行業的蕭條,尤其是這兩年,北京有12家各類家居建材賣場正式關門,家得寶等多個進入北京市場的家居企業相繼退出。“但是每少一個店,就會有新的更大的店出現。”業內分析人士稱。由于開店選址難,“收編”關門的或現有的家居賣場,正成為京城各品牌家居賣場曲線擴張的最佳途徑。但是新誕生的門店就一定能生存下去嗎?業內人士分析,北京整個市場的布局供大于求,最起碼有四分之一的門店運營不理想。
不可否認,在建材家居巨頭混戰的同時,房地產調控給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業內人士分析,東方家園采取的自采自銷、總部配送的模式不具有優勢,近幾年越來越難維系。究其原因是這種模式不僅自身需要大量的現金流,而且與供貨商的關系屢屢失調,其服務水平在新型商場的沖擊下,相形見絀。一旦大環境變差,只能靠母公司輸血急救,加之東方家園近期出現的股權糾紛,高層震蕩,讓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蕩然無存。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看來,東方家園關門歇業也許是明智之舉。“雖然房市增速漸緩,但是裝飾裝修行業發展的慣性還在不斷加大,形成一種嚴重過剩的競爭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居賣場虧損,東方家園就是如此。東方集團是在甩包袱,以期斷臂求生。”東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郭德任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