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包鋼稀土儲備被市場質疑為“托市”行為。對此,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對外公布了其進行儲備的三大理由,然而此言一出再次受到部分業內人士的嘲諷。
在“第四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上,張忠指出,包鋼稀土進行儲備行為是基于三點理由:
一、稀土是輕還是重都屬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按照包鋼這種伴生礦隨鐵開采的特點,一次選出用于儲備遠優于二次選別的成本與回收率。
二、目前稀土資源產品儲備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幾年來的時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三、輕稀土早晚要面對嚴酷的國際市場競爭,包鋼稀土乃至中國要保持世界稀土市場的話語權、定價權、控制力,沒有充足的、低成本的優質資源儲備,將無法保持企業的基業長青。
然而,有專家指出,就我國稀土產業而言,輕稀土的資源比較充分,隨著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陸續投產,國際供應多元化已經不可避免,輕稀土的全球供應會比較充分,并沒有必要進行戰略儲備,所謂的定價權問題只有象征意義,而沒有實質作用,“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消費量占全世界的65%左右,這種定價權沒有意義。”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
該專家認為,包鋼稀土之所以迫切需要為自己的戰略儲備“正名”正是因為包鋼稀土這種隨鐵開采的特點,加上受到國家指令性計劃的限制,大量的尾礦成為閑置資產,只能默默地留在尾礦壩。如果戰略儲備得以“正名”,那么這些尾礦資源將作為企業現實資產,大幅增加企業現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