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材價格的下跌,到鋼企利潤的縮水,對于鋼鐵行業我們總是有太多同情。我們都知道,目前影響鋼價走勢的因素很多,產能問題在短期內是無法解決了,而需求問題在房控政策下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觀,因此唯一的突破點就在成本方面,如今的鋼價幾乎跌至最低谷了,彈性很大。因此要想下半年國內鋼價會出現企穩勢態,那么鐵礦石或將成為最重要的支撐力量。
據市場報告顯示,2日收盤,北京市場河鋼二級大螺價格為3630元/噸,較前一日跌60元/噸;上海市場中天二級大螺 3630-3670元/噸,較前一日持平;廣州市場廣鋼二級大螺3850元/噸,較前一日跌10元/噸。上海市場熱卷收盤價為3620-3650元/噸,市場成交清淡,天津市場熱卷收盤價為3610-3620元/噸,較前一日下滑20元/噸。國內鋼價暫時止跌了,但是因為需求疲軟的原因,反彈動力卻并不是很足。
目前來看,能在長期支撐鋼價走高的因素并不多,雖然最近檢修減產的口號喊得特別熱烈,但是總體來說,鋼廠檢修力度還是相對有限的,當前市場供需矛盾依舊存在。據統計,7月中旬全國日均粗鋼產量為199.30萬噸,較上旬上升了1.78%,目前我國鋼廠的粗鋼日產量仍然處于較高位置,而且因為害怕市場份額會被搶占,所以很多鋼廠的檢修意愿還不是不強,但是越生產越虧,虧損讓他們不得不面臨檢修的選擇。
據了解,上半年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降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 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虧損的現狀讓鋼廠不得不進行檢修減產,以緩解供求壓力。但是,即使檢修,據估算,這個時候檢修帶來的減產效應也要在1-2個月以后才能體現。而鋼廠進行檢修基本上都是受鋼價持續下滑的影響,一旦鋼價恢復了企穩的趨勢,鋼廠就會恢復生產,所以鋼廠減產一般都不可能維持太久,所以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后期支撐鋼價走高的因素。
如果說庫存的低位有助于鋼價回升,那么,前期庫存連續下降十幾周國內鋼價都沒有絲毫回暖跡象的事實,則證明了庫存對鋼價走勢的影響力度正在減弱。而且從近期庫存現狀來看,并不穩定,據統計,截止上周末,鋼材社會總庫存降0.67%至1538萬噸,其中建材、冷軋庫存繼續小幅下降,但是熱軋、中板庫存則微微上升,庫存的升降與鋼廠到貨情況,市場成交、下游需求狀況有關。而從目前下游需求狀況來看,短期內需求仍然是難以釋放的,所以雖然鋼貿商為了避嫌,都盡量減少進貨,保持庫存的低位,但這并不能掩蓋需求疲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