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27日 中國制造能力有多少是過剩的?泡沫有多大?這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制造業泡沫中,一些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是最大的 泡沫,什么新能源、創意設計、生物科技,要么名不符實,要么空有其表!“重生產”的決策機制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招商引資和鼓勵生產,擴大產量就是政績。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今天發表微博:【中國制造業泡沫有多大?】中國制造能力有多少是過剩的?泡沫有多大?這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制造業泡沫中,一些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是最大的 泡沫,什么新能源、創意設計、生物科技,要么名不符實,要么空有其表!“重生產”的決策機制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招商引資和鼓勵生產,擴大產量就是政績。并補充說:“不只是西部,東南沿海地區,也一樣。”
一直以來,人們關注的只是房地產泡沫,但近期多篇報道指出,房地產泡沫是中國能通過花錢解決的短期挑戰,而制造業泡沫對中國經濟才真正具有更加巨大和持久的威脅。
近來,星巴克傳出消息,準備關閉其中國工廠,把陶瓷杯生產轉回美國;在這之前,耐克關閉了其位于中國的鞋類工廠,目前“越南制造”的耐克鞋數量已超越了 “中國制造”;阿迪達斯也關停了在蘇州的工廠……關閉工廠、遷至東南亞,甚至遷回本土,這些消息近幾年從未中斷過,背后則是“中國制造”不可避免地觸到了天花板。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中國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
王先慶老師指出,近二十年來,我見過太多的招商引資活動。許多項目完全就是自欺欺人。有的是為了完成指標,有的是為了圈地,有的是為了自己借機“參股”,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家或集體資產,有的就純粹是為了忽悠。“招商引資”已經政府介入投資和干預經濟的最大“黑洞”!招商引資,引為不少地方官員貪污腐敗的借口和路徑!
《福布斯》雜志網絡版近日刊載奇點大學學術創新委員會主任(維韋克·瓦德瓦)vivekwadhwa的文章稱,制造業無疑將會重返美國市場如果不是在當前這個十年階段的末期,那么也會是在下一個十年階段的早期。
王先慶說,調查發現,許多投資項目存在的問題,實際上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一開始就埋下的隱患。更主要的是,各地政府為了引進世界或中國五百強企業,招大項目,常常虛擬投資額,刻意壓抑本地民營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不惜代價討好外資等。實際上,這些項目給本地經濟帶來不了真正的增值利益!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房地產的泡沫存在已經不是什么“猜想”,但是房地產泡沫卻無法刺破。一方面,由于開發公司利潤豐厚,它們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盡管國家出臺了嚴厲的調控政策和“限購令”,但市場仍有較強的購買力。
與房地產不同的是,國家對制造業采取的是扶持政策,例如,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就批準了總投資為696.8億元的寶鋼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以及總投資639.9億元的武鋼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但這些恐怕無法解決制造業的根本問題。相反,中國制造業目前面臨著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和產能嚴重過剩兩重困境,制造業泡沫的迅速膨脹已成為中國經濟的軟肋。
對此,王先慶一針見血的表示:為何我們經濟增長的質量差?根本原因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