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路更廣了,不少南海客戶拿著現金來下單。”昨日,三水紅星建材廠經理陳建興說。三水首個陶瓷廢渣燒結磚標準聯盟成立月余,當初抱團聯盟,制定標準的廠家已經嘗到甜頭。
變廢為寶
廢渣變身環保磚
目前,在三水經濟占很大比重的陶瓷、水泥、建材等行業會產生大量廢渣,如何清理這些廢渣廢料成了政府和業界頭疼不已的難題。
近年來,三水一些企業吸收借鑒瓷粉煤灰磚的生產工藝,廢渣廢料“回流”生產線,變身成為環保磚的生產原料。據了解,該生產使三水每年產出的近45噸廢料有效利用,估計節約成本200多萬元。
“以前收購一噸煤渣才十多元,政府給補助,現在廢渣收購價每噸100多元還搶不到。”蘆苞四聯磚廠負責人黃炎季介紹說,生產環保磚粉塵、廢料少了,運輸成本低了,既賺錢又環保。
競爭失序
環保磚遇難題
相比市面上的水泥磚灰化磚,耐用而且單塊價格更低的環保磚并不愁銷路。陳建興說,“在需求旺季,產品沒出三水就會賣光,供不應求。”
強勁的需本文來自于華夏陶瓷網求給生產廠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和激烈的競爭,“規格不統一,有的廠家偷工減料壓成本,價格殺下去了,質量也降低了。”黃炎季告訴記者,生產標準不統一,市場陷入惡性競爭。
“三水九家工廠就有九個標準”,三水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股長曾泗永介紹說。經過和專家組的商討考察,今年6月12日,三水區質監局發起成立了企業間的標準聯盟并發布了規范的聯盟標準,統一產品抗壓強度、外形規格等指標。三水區標準計量協會會長邱湘煜介紹,標準制定過程中綜合考慮廠家的生產水平,即保障環保磚質量,又確保行業100%覆蓋率。
行業聯盟
“標準化”開新局
“銷路更廣了,不少南海客戶拿著現金來廠里下單。”陳建興是聯盟成員之一,在他的工廠,每年消化約3萬噸廢渣廢料,年產出近400萬元。他告訴記者,雖然這個月氣候異常,廠里銷量還是增加不少,統一標準讓客戶更信賴。
聯盟成立后,標準化生產推開。曾泗永說:“這樣不僅有利于規范市場競爭,也利于三水的產品形成區域品牌合力,爭奪行業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