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網記者接到爆料,稱位于海口市南海大道8號的國度建材城存在違建情況。不查不知道,了解嚇一跳,臨時建筑不僅違規擴建,面對處罰還坦然招商,如此牛氣來此何方?(南海網海口7月26日報道)
海口國度建材城的三年前以臨時建筑報批16156.89平方米,按有關規定臨時建筑的有效壽命是2年,繼續使用需提前申請,現今該建材城建設面積達34285.83平方米,比原先的報批范圍超了18128.94平方米。早在2010年11月10號,海口市龍華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曾因國度建材城超建,對其進行了查處,于2011年4月1日下發了處罰通知,命其在十五天內自行拆除,并處臨時建筑工程造價一倍以下罰款,共1812萬多元。到如今國度建材城負責人對處罰通知不僅置之不理,還在該建材城的正門口大肆招商。
該建筑一開始就有貓膩,作為臨時建筑規定不得使用鋼筋混凝土等永久建筑材料,不得超過兩層,但是該處建筑一開始就是以汽車展銷為名目報建,一開始建筑就是鋼筋混凝土四層,這已經逾越了有關法規對臨時建筑的界限,但是當初該建筑依然能獲得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一開始就是違法建筑,卻變成了合法的存在,形成了霸王硬上弓生米煮熟飯的勢態,今天終于越做越大,面對處罰,依舊大肆招商,看來解決問題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可以看出該違建面對處罰泰然處之,和當初的給與合法手續有著莫大(博客,微博)的關聯,那么當初國度建材城開發商和海口市龍華區金宇街道辦事處坡巷村經濟社相關負責人之間有什么默契,在集體土地上公然違建,必須有個交代。
其次當初就是違法建筑的形態,開發商又有什么神功,從有關方面獲得合法建設規劃許可證,開發商和規劃部門有沒有某種默契,也是公眾期待待揭開之謎!
再退一步,該違建到期了不拆除,不申請延續,面對處罰還大肆招商,又是什么大樹讓他如此乘涼,也需要有關部門徹查公布于眾。
市場經濟總會有些人在利用我們的法律不健全的空子,打擦邊球,或者權錢交易撈取好處,這在建筑領域表現的尤其充分。法律雖然對臨時建筑有著許多規定,但是這種一開始就不是生產生活的必須,為什么能獲得臨時建筑的紅帽子,不也說明我們的法律對臨時建筑界定的有漏洞,也許正是這個漏洞的存在,才導致開發商一開始就布下迷局和一些人同流合污,謀取非法之財,國度開發商的為所欲為應該值得我們反思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