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肥可售商品住宅在5.3萬套左右,按照近12個月的平均去化率套數4264套來計算,則當前可售套數去化時間需要12個多月
延續6月份的火爆行情,合肥樓市在7月成交繼續大幅回升,不少開發商開始進行試探性漲價,購房者再次陷入一片慌亂。
南方一家大型上市房企副總在7月初考察了合肥土地市場,回程前給當地的分公司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出貨。”這位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表示,一方面公司在下半年存在銷售業績壓力,另一方面對合肥樓市的巨大供應量感到不安。
但對于“圍獵”合肥的大大小小上千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更多人依然認為二三線城市大有可為,合肥樓市尚處于價格洼地。
從7月初開始,合肥當地關于樓市觸底反彈和調控將放松等言論頻現,不少樓盤悄然借勢漲價,幅度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到底是開發商急于出貨抽身,還是房價再次回漲,購房者一時如墜云霧。有當地開發商表示,不管房價是否真正反彈,合肥商品住宅成交量仍處于歷史低位,樓市庫存量創下新高,開發商去化壓力巨大,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開發商漲價逼購
位于合肥包河區的中天左岸項目均價已經漲至7500元/平方米,而該項目今年6月份的均價尚在 6500元/平方米,進入7月份以來已經兩次提價。
在蜀山區某項目開盤現場,不少購房者都在抱怨,這個項目從六月份開始就不斷提升價格,從此前每平方米不到6000元漲到現在的每平方米6400元。
令人玩味的是,有些項目在漲價后反而受到購房者的追捧,無論是上門量還是成交量都比此前有所上升。
部分項目在降價銷售后,引起購房者的猶豫和擔憂。6月,合肥本地開發商打造的藍鼎濱湖假日楓丹園小區四期開盤最低價在4900元/平方米,與之前的7000多元/平方米相比,直降2000多元,引發前期業主集體維權,部分購房者則直接放棄購買。不過,由于降價幅度明顯,該項目總體成交依然不錯。
某大型上市房企合肥公司營銷總經理向記者表示,合肥房價在上半年出現下降是既定事實,這是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直接結果。
該營銷總經理同時坦言,目前市場狀況下,無論是開發商的試探性漲價,還是小批量分批出貨,都是一種制造緊張氣氛的營銷手段。
事實證明,開發商先拿出來一棟,賣完了再推下一棟,遠遠比一次性推售的效果更好。上述營銷負責人表示:“購物者往往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單次推盤量減少,或者小幅上調銷售價格,會大大刺激購房者的緊張情緒,取得更高的去化速度。”
庫存量足夠消化一年
根據當地機構統計,合肥新建商品住宅從4月單月成交量反彈至5000套開始,5、6兩月成交量連續突破6000套大關。而7月前三周,合肥住宅類商品房備案已經達到6064套,接近6月整月銷量。按照這種速度測算,7月合肥住宅銷量將突破7500套,直逼8000套,又將創下一系列紀錄。
尤其是上周,合肥單周新建商品住宅銷量創下2553套的紀錄。但是均價卻環比每平方米下跌250元,部分開發商的漲價行為并未能推動房價整體反彈。
盡管樓市回暖的呼聲越來越高,上半年合肥樓市依然表現平平。當地機構統計顯示,1~6月,合肥市銷售住宅類商品房28518套,已經跌破了3萬套。對比一下歷年的數據就會發現,這是近五年來銷量首次下跌到了3萬套以下。
從價格方面來看,1~6月,合肥住宅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6431.73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是每平方米6085.22元。
合肥365地產家居網資訊社區部新聞總監郭紅兵認為,表面上今年的房價比去年上漲了5.69%。但去年同期的房價涵蓋了數量不小的集資房,排除集資房后的銷售均價高達每平方米7239.84元。因此從實際房價來看,合肥的房價是在下跌。
根據國家統計局報告,6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有25個,比上月增加了19個。但合肥房價環比再次下跌0.1%,這也是合肥連續九個月出現房價下跌。
由此看來,部分購房者擔憂房價再次大幅反彈并不理智。深圳中原副總經理賀曉麗表示,目前市場依舊未完全放開,調控仍在延續,限購未松,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剛需支撐市場,供給擴大也無法在短期之內將庫存消化掉。
根據世聯地產(微博)(13.04,-0.10,-0.76%)數據平臺,目前合肥可售商品住宅在5.3萬套左右,按照近12個月的平均去化率套數4264套來計算,則當前可售套數去化時間需要12個多月。
這個庫存量較2011年所面臨的44255套壓力更甚,增長幅度達到20%。也就是說,即便下半年沒有新項目入市,目前合肥樓市的庫存量依然可以賣上一年。
目前,包括萬科、保利地產(微博)(10.90,0.18,1.68%)、中海地產、萬達集團和中鐵置業等大型房地產在內,數十家全國性房企巨頭已經在合肥跑馬圈地,與合肥本土開發商展開激烈競爭。濱湖新區、政務新區大量新盤林立,空置率遠遠超過老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