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答卷”
截至昨日,已經有29個省(市區)交出上半年經濟“答卷”。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整體走低的形勢下,我國地方經濟增速也普遍出現回落,但西部地區和天津、福建等東部地區仍實現了高速增長。面對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多個省份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寄望于投資拉動效應,強調要狠抓重大項目建設,把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
中西部經濟增速普遍高于東部
在已公布經濟數據的省份中,全國各省(市區)的gdp增幅呈現“西高東低”的態勢,10%成為東西部的分水嶺。上半年,中西部省份gdp增長率普遍高于10%,而東部省份中只有天津(14.1%)和福建(11.3%)保持了gdp兩位數增長。
從具體增速來看,上半年天津以14.1%的gdp增速繼續跑贏全國,而北京、上海則以7.2%的經濟增速墊底。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上半年7.8%的經濟增速相比,絕大多數地區的經濟增長都超過了全國水平,只有廣東、上海、浙江和北京的gdp增速位列全國平均增長水平之下。
和2011年上半年同期數據對比,今年所有公布數據的省份,gdp增幅全部回落。其中,遼寧省較去年g d p增速回落了3.8%,是回落幅度最大的一個省。寧夏的增速回落幅度最小,僅0.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昨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快的原因主要是承接了東部、中部地區的一些產業轉移,投資和建設資金較大。此外,西部地區在能源上具有優勢,在貿易方面,西部地區與中亞和阿拉伯國家的能源貿易較多,也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京滬浙三省市財收增速低過gdp
在公布財政收入數據的21個省(市區)中,有18個省(市區)的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高于g d p增速,大部分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同比增幅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天津、河南、江西、湖南、遼寧、陜西、青海7省(市)的財政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天津的財政收入增幅更是達到27%。只有北京、上海、浙江三省(市)的財政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
但和一年前各省財政收入同期增幅相比,各省財政收入增速回落趨勢十分明顯。以安徽為例,和一年前35 .9%的增幅相比,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增幅回落21 .1個百分點,僅保持了14.8%的增長。
對此,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分析指出,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房地產領域收入的下降是很重要的因素。國家去年以來對于房地產市場領域的一系列調控,使得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明顯減少;其次,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全國貿易出口量方面的減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國家對于稅收制度方面的一些改革,例如個稅起征點提高后,對于地方財政收入也有影響。
廣東居民收入相比gdp“超速”最多
在已公布的數據中,有16個省區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快于g d p增幅,分別是上海、浙江、北京、廣東、福建、遼寧、湖南、湖北、廣西、四川、安徽、云南、河北、吉林、江西和寧夏。寧夏是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的地區,而從“超速”比例來看,廣東的增速快過gdp增速6.1個百分點,是領先最多的省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普遍超過g d p增速,一方面是因為各地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另一方面結構性減稅政策,特別是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支持,減輕了企業的壓力,間接地影響了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
擴大投資成為刺激經濟“強心劑”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許多省份把擴大投資當做了一針“強心劑”。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上半年西部省份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比例很大。上半年,貴州全省固定投資產資達到3868余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8.1%,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貴州省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同處西部的甘肅省也以44.7%的固定投資增幅數據緊隨其后。
昨日剛剛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的海南省表示,下半年海南經濟可望企穩回升。在投資方面,海南將推進226個1163億元重點項目的建設,而在服務業上,隨著下半年旅游旺季到來,住宿餐飲業逐步回升,“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效應顯。
廣東省也已經明確下半年投資會明顯提速,特別是省重點項目的投資要加快。據了解,今年廣東共安排省重點項目280項,年度計劃投資4000億元,但上半年完成投資1548億元,僅為年度計劃的38.7%。
云南省也提出,要促進非公經濟和民間投資的大發展,努力做到三季度全力沖刺,四季度全面完成省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項任務,努力實現“穩增長、沖萬億、促跨越”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