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企業家》雜志最新公布的針對100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的企業認為自身稅負較重,在利潤微薄的制造業,23的企業表示其繳稅額要超過利潤,企業“減稅”呼聲強烈。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gdp為471564億元,同比增長9.2。全國財政收入103740億元,比上年增加20639億元,同比增長24.8。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億元,同比增長22.6。“財稅增長是gdp增長的三倍左右,說明企業和個人的稅負過重。”
對于造成我國企業稅負嚴重的原因,麗景陶瓷的劉總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稅種繁多。二是稅率太高,增值稅是中國的第一大稅種,占國家稅收總額的27。我國的增值稅屬于流轉稅,其基本征收比率為17,不論企業是否盈利都要繳納。除增值稅外,有利潤的企業要另繳25的所得稅,房地產企業還要繳納30~60的土地增值稅,企業還必須代扣員工3~45的個人所得稅等。三是重復征收。企業的稅后留成收益,已經繳納了25的所得稅,如按凈資產轉讓股權,還要交25的所得稅;如用于轉增股本,自然人股東還要補交20的個人所得稅,累積稅率分別高達50和45。四是亂收費嚴重。
聚焦:一張佛山陶瓷企業的稅費表
就在“減稅”話題成為焦點熱議時,一張佛山陶瓷企業稅費表也在網上熱傳。表上數據顯示,該陶瓷企業繳稅達上十種:增值稅為增值部分的17;企業所得稅為利潤的25;城建稅為增值稅的7;教育附加費為增值稅的3;地方教育附加費為增值稅的2;堤圍稅為增值稅的0.12;印花稅為銷售額加成本總和的0.03;(企業物業)房產稅為房價七折后的1.2;分紅稅為分紅額的20;工薪稅、社保。
網曝佛山一陶瓷企業的稅費表受經濟大環境、房地產調控、產能過剩、人工成本上漲、國外反傾銷等因素影響,我國陶瓷行業市場環境不容樂觀,業內人士直呼正處在“寒冬”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下,沉重的稅負更是讓中小企業舉步維艱,甚至有企業所需繳納的稅費比賺取的利潤還要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陶瓷企業偷稅、漏稅、“合理避稅”等現象時有發生。一陶瓷老板坦言:“同等規模的兩家陶瓷企業的稅負可以相差5-10倍,很多企業都有兩本賬本。”
思考:減稅能否讓陶瓷企業溫暖過冬?
在目前,陶瓷行業遭遇反傾銷、內動力不足、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困擾,中小企業發展困難,也阻礙著陶瓷衛浴行業的健康發展。調查顯示,在制造業企業中,33的企業認為稅收負擔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設備升級;42的企業認為將直接影響創新和轉型升級;33的企業認為會影響員工福利和收入。在服務業企業中,27的企業認為高稅收會影響研發投入,36企業認為會影響與員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