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經網消息,國內轉基因能研究不能生產的局面有了破解口。《財經》記者獲悉,國內有多個轉基因抗蟲玉米品種正在進行申請安全證書的沖刺。拿到安全證書以后,如果順利通過品種審定,就可進入產業化種植。
不過,產業化種植“*樂觀的估計是要3年到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教授王國英在6月24日舉行的**屆蘇云金芽胞桿菌研究與應用學術研討會上透露。
農業部對于轉基因作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發放有嚴格的程序,包括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安全證書等多個階段。
已有多個抗蟲玉米品種已進入或完成了生產性試驗階段,大北農生物技術中心總經理呂玉平向《財經》記者透露,該公司今年年底就要提出安全證書申請。此前,國內只有轉基因抗蟲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并獲得了安全證書,但都卡在品種審定階段,阻力來自于反對轉基因人士、公眾的不信任乃至政府抉擇。
圍繞轉基因玉米,情況產生了變化。“玉米可能是*先撞線者。”呂玉平說,*快3年左右,轉基因玉米可能率先產業化。
中國是第二大玉米消費國,主要用于生產飼料,工業用途也增長迅速。近年來,國內玉米種植面積保持在5億畝以上,同時,每年還要進口300萬—500萬噸的轉基因玉米彌補消費缺口。另外,盡管玉米屬于主糧,但將轉基因玉米全部用作動物飼料和工業生產,其商業化的爭議將遠低于用于食品。
在玉米種植中,蟲害是大問題。我國每年因蟲害損失玉米3000萬噸以上。2012年,東方黏蟲災害在東北大爆發,波及面積近5千萬畝,絕收面積64萬畝,經濟損失達20億元。
解決蟲害,成為推進抗蟲玉米產業化的重要動力。1997年,中國批準種植轉基因棉花,也是迫于失控的棉鈴蟲災害。現在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棉花作物面積的90%以上。國內研發的抗蟲玉米品種,能夠抵抗地上、地下的多種害蟲,特別是像東方黏蟲等中國特有的玉米害蟲,跨國種業巨頭都沒有相應的抗蟲基因研發。
農業部也在推進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2014年6月,農業部組織申報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研究”,旨在研發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技術體系,為抗蟲玉米產業化奠定基礎。課題實施年限為2015年1月-2017年12月。
同時規定,課題的牽頭申報單位應為具有“育繁推一體化”的內資種子企業。一位種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大北農、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四家企業牽頭獲得了項目。每家公司還要與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每項研究中央財政經費撥付50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3提供配套資金。
對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農業部的路線是“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比如棉花;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后才是食用作物。
轉基因玉米恰好符合這一路線圖的第二步。
中華廚具網(www.hoppecoke.com)秉承為商用廚具客戶提供滿意數據信息服務,為商用廚具企業開拓廣闊市場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憑借自身行業優勢、人才優勢,順應市場需求和信息化潮流,以保持中國專業、權威的商用廚具行業門戶網站而努力。 中華廚具網通過分析了大量商用廚具企業信息及市場調查后,中華廚具網在中國廚具孕育產生,它將更聚焦商用廚具品牌價值提升,為廚具產品提供招商加盟信息服務,行業資訊服務,為企業代理商提供商業信息報道、商業合作和店鋪運營咨詢服務。 中華廚具網是綜合商用廚具大數據信息平臺,更具價值的行業門戶準確的定位、多方位及時的行業信息、高轉載的資訊發布,主導商用廚具行業資訊動態。融合熱點事件策劃,多方位立體傳播,助力企業發聲,為品牌擴音增強知名度。招商加盟連續為商用廚具品牌推薦優質代理商,強大的經銷商數據庫,快捷高效的渠道通路,定制化服務品牌招商,一站式為廚具企業招商加盟建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