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多措并舉擴消費,確定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措施。會議指出,要加快釋放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潛力。在全國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予以資金和政策支持。實施中要維護全國統一開放大市場,保障公平競爭。支持發展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提升信息網絡、電力等基礎設施對家電消費的支撐能力。
20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在促進消費回穩方面,汽車、家電和餐飲等是傳統消費的重要支撐;而在家電方面,商務部將在全國范圍內支持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完善智能家電標準,推進家電安裝、維修全鏈條標準化,支持發展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等工作。
7月22日,國新辦舉行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提到,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提出的《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舉措》)已經國務院同意,未來國家將從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強化全鏈條服務保障、夯實基礎設施支撐、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實施家電售后服務提升、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利用、落實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入手,支持我國家電市場的良性發展。
家電行業人士認為,國家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利于提振當前市場的消費信心,從擴大需求和完善供給水平兩方面入手,幫助家電企業渡過難關。
托舉經濟 擴大內需
2007年-2013年,我國曾出臺過一輪大范圍家電補貼政策,當時的政策背景是我國經濟處于大幅度下行階段,國家亟需提振內需以刺激經濟,因而采取了以資金補貼為主的大范圍經濟刺激政策,而家電相關的資金補貼形式采取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而中央財政承擔比例在80%以上。在上一輪政策執行過程中,國家采取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面向終端消費者的直接補貼,而節能惠民則屬于面向推廣企業的直接補貼,消費者是間接的最終受益人;同時,當時補貼主要以冰、洗、空、電視、電腦等品類為補貼主體,通過此次政策實施,我國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的家電普及率快速提升,同時也帶動了家電企業營收的快速增長,但政策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同時,不少企業反饋,由于刺激政策透支了市場,造成一段時間內企業利潤波動加大。補貼政策結束后,我國家電產業迎來一段長時間的調整期。
而此次新一輪家電促消費政策與上一輪補貼政策對比,將有很大不同。國君家電分析團隊認為,從2018年至今,國務院和各部委在多次政策吹風會和政府文件中提及過促進農村消費、開展家電下鄉以及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內容,其根本動因主要是拉動內需以促進經濟發展。“當前,我國家電市場已經處于存量階段,部分剛需產品滲透率已經很高,因而消費補貼的初衷將不是為了保單一行業發展或短期刺激GDP增長,更多是在海外需求大概率回落的預期下,從提振內需保就業的層面實現經濟的穩健發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此次除了補貼傳統的冰、洗、空、電視等大家電外,吹風會還提到要推出更多滿足不同需求的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吸引更多優質家電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持續以高質量供給滿足家電的消費需求,由此推斷泛補貼可能成為主流,并帶動品質升級型家電、小家電、清潔電器等非剛需性需求的釋放。”
另外,與上一輪補貼政策中,中央財政承擔主要補貼額度的形式不同,此次政策的倡導和落地可能更多落到地方政府身上,譬如在吹風會上提及“以舊換新”時指出,“各地要發揮政府部門、龍頭企業、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面作用,通過政府支持、企業促銷、平臺降費等方式,發動實體商業、電商平臺、生產企業、回收企業共同參與,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而提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時,則提到“各地可統籌用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等相關資金”。由此,行業預測,國家此次執行全國范圍內大規模補貼的幾率較小,消費刺激政策的落實仍將以地方實際市場需求和當地政府的財政狀況為準。事實上,此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嘗試以發放消費券,政府和企業聯合惠民等形式進行家電消費刺激,如北京市在今年4月-9月便預計投放3億元消費券,以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
拉通供需 雙管齊下
與上一輪家電補貼政策主要關注需求端不同,本輪家電促消費政策的覆蓋更加全面,將家電供需作為“一盤棋”來拉通
譬如,吹風會上提到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時提到,要“完善綠色家電評價標準,擴大綠色家電產品認證范圍”,“推進智能家電產品及插頭、充電器、遙控器等配件標準開放融合,相互兼容、互聯互通”等。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隨著我國居民對廚房和衛浴空間的重視,近年來,不少新興家電如集成灶、洗碗機、智能馬桶等開始走入百姓家,但這些產品入戶的第一大門檻便是廚衛空間的水電管路改造,而各種電器“爭插座”也是消費者長久存在的痛點,如果房屋能夠在建造之初便做好水電路規劃,將極大便利新興家電的入戶過程。目前,包括廚電、集成灶在內的不少行業頭部企業已經紛紛參與到國家住建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以反映民生訴求。再如,隨著家電走向智能化,品牌間、品類間的互聯互通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從頂層設計上實現真正的智能家居,一定程度上需要由相關行業協會攜手制定形成跨行業、跨品類的綜合標準。
另外,存量市場環境下,新家電入戶的“障礙”很大程度上是那些超期服役的老家電,除舊迎新本質上是一碼事。在上一輪消費刺激政策執行期間,我國逐漸形成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辦法,2012年5月,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設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政府性基金,分別按照產品生產者、產品收貨人或代理人進口數量定額征收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費用,并對相關回收和拆解企業給予定額補貼。但是經過多年發展,該基金運轉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入不敷出”,需要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而專業回收、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較差。當前,家電產品理論報廢量和實際處理量之間存在較大缺口,如何補齊新舊交替環節存在的種種問題,國家近年來一直在探索解決方案。在此次吹風會上,國家明確推動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號召生產企業依托產品銷售維修服務網絡,或通過自建、合作共建等方式,構建家電逆向回收體系。該舉措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電生產和回收拆解脫節的問題,讓生產企業關注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運動軌跡,落實了生產者的責任延伸。目前,包括海爾、海信、美的、長虹、TCL、格力等在內的企業已經在廢舊電器回收市場有所布局,促進了家電全產業鏈的綠色高效轉型之路。
吹風會上還提到諸如促進渠道平臺經濟發展,促進家電售后服務改善與提升工作,從國家層面支持智能、綠色家電入戶的基建支撐,以及要加強支持家電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等內容,可謂非常全面。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表示,之前在各政府部門的政策表述中,家電只是作為一個部品在綜合性措施中提到一兩句,而此次幾部委出臺專門針對家電的促消費措施,說明國家很重視家電產業。作為人員、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家電一方面關系著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同時其產業鏈較長,是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的重點產業,推動家電產業良性健康發展,對于我國促內需、穩就業,實現經濟穩健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若干措施》的具體條款細則仍待公布。
具體到企業層面,大家對此次政策的出臺保持了樂觀積極的態度,事實上,目前不少家電企業已經自行開啟了一些促消費舉措,如格蘭仕方面表示,自年初以來,公司已在全國推出一系列綠色家電促銷活動,包括以舊換新購指定機型享“0”元優惠,購指定機型享返現和超值豪禮等。而美的、長虹、方太、創維等企業均表示對政策“密切關注中”,隨著國家支持政策的推出,未來綠色、高效、節能、智能的品質型家電將迎來多重利好,有望得到進一步普及。美的相關負責人指出,“只要具體政策下到企業,我們就會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