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只是企業全球化的起點,一個真正引領的全球品牌必須能夠得到全球市場的認可,成為全球用戶喜愛的品牌。本地化思維布局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全球本土化,即Glocalization,最早出現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即全球化思想,本土化操作。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企業可以像當地公司一樣成為內部人士;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從全球運營中獲得收入,實現當地市場與全球市場的整合。當一個品牌融入多個當地市場時,它離全球品牌不遠。
海爾的出海戰略也是如此。它不是在全球銷售產品,而是根據不同地區用戶的不同需求開發差異化產品,本質上是為了滿足全球用戶的個性化體驗。例如,在巴基斯坦推出一個可以放12只羊的冰箱;在印度推出大容量冷藏冰箱;在西班牙,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和用戶的使用習慣,推出了可以儲存大量海鮮的多種冰箱。
這也是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三位一體戰略的成果。然而,海爾實現全球本土化領先的秘訣不僅僅是那么簡單。通過并購快速形成用戶喜愛的品牌體系也是海爾打造全球品牌的利器。
跨國并購中有七七定律,即70%的跨國并購失敗,70%的失敗是由于文化沖突,全球商學院案例數據庫中有無數的案例。然而,作為一家來自新興市場的中國企業,海爾通過海外并購成功建立了覆蓋美國的企業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 & Paykel、日本AQUA、意大利Candy全球品牌矩陣等,快速滿足不同地區用戶的品牌需求,實現品牌擴張。
秘訣是管理模式創新。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先生提出了人單合一模式,可以通過沙拉文化融合,激活每個人的創新,加快企業的發展。以美國GEA例如,當地員工曾經想出售無利可圖的洗衣機業務,但在實施單一模式后,美國員工的創新迅速受到刺激,洗衣機成為GEA增長最快的快。如今GEA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美國家電行業增長最快的公司。
目前,這種模式已全球范圍內復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澳大利亞,海爾并購Fisher & Paykel之后,收入和利潤創歷史新高;意大利Candy并購后第一年扭虧為盈,現已占據互聯家電的第一份額;在日本,AQUA作為日本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在智能社區洗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
如今,海爾在全球建立了10個 N研發體系,2萬多名科技人才不斷創新,滿足用戶需求,支持海爾深入世界20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世界10億 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家庭實現了本地引領-進入TOP3行列。
品牌出海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讓全球用戶認識到中國品牌的力量;通過海外并購打造全球本土化品牌布局,讓全球用戶體驗到中國企業帶來的新變化,通過品牌本土化推動品牌全球化,加快中國企業建設世界級企業。
《關于加快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的《關于加快世界級企業建設的指導意見》列出了明確的標準:優秀的產品、優秀的品牌、領先的創新和現代治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卓越的產品是基礎,卓越的品牌是保證。建設世界級品牌是建設世界級企業的必然選擇。一個不容忽視的行業現實是,無論是在全球創新、全球市場價值還是全球影響力方面,中國企業離世界級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創新力上,近年來我國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持續上升,目前已經躍升至世界第12位,成為創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芯片、人工智能等眾多科技領域,我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成為具備世界影響力的創新企業我們任重而道遠。
海爾始終堅持承擔國家戰略,打造優秀品牌。保持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品牌進化升級的起點。從此,海爾圍繞時代企業的戰略主線,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開啟了從產品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品牌的轉型。在自迭代的全球演變中,人們看到了海爾創造世界級企業的堅定決心和創新路徑。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市場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也為企業抓住商機、改進生產、更新產品、改變模式、創造聲譽帶來了諸多便利。抓住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市場和資源,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和品牌創新,企業有望創造更多優秀的產品,打磨更多優秀的品牌。
從海外品牌到打造全球領先品牌,這是中國品牌轉型升級的唯一途徑。未來,世界將看到更多的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不斷創新,創造世界級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