輛不能進入市場,不能登記,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規則不明確……目前,我國智能網絡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然而,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仍面臨許多法律問題。
近日,《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絡汽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通過審議,《條例》首次對中國智能網絡汽車的準入登記和道路駕駛作出了具體規定。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國內智能網絡汽車和自動駕駛行業邁出了一大步。
智能汽車首次獲得上路身份
本條例將于8月1日生效,是中國第一個關于智能網絡汽車管理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列入行業目錄的智能網絡汽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可以上路行駛。其中,無人駕駛可以在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區域和路段行駛。
近年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變化趨勢日益明顯。智能是汽車工業競爭的焦點之一,其中自動駕駛等新技術處于核心地位。目前,國內汽車制造、互聯網信息等行業正在努力爭奪智能汽車的新軌道。各行各業一直呼吁同步更新政策法規,以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的更好、更快的發展。
條例的出臺給了無人駕駛汽車正式上路的身份。autox安途智行政企業合作負責人王立斌表示,這相當于智能網絡汽車在公共道路上的路權。
智能汽車上路后,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這是各行各業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在這方面,本條例明確規定,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如果有駕駛員自動駕駛汽車,責任是駕駛員;如果是無人駕駛汽車,車主和經理可以理解為經營自動駕駛汽車的企業。
如果汽車想要真智能,它必須真正上路
與普通手動駕駛汽車相比,智能網絡汽車技術依賴于感知輸入、計算模型和道路場景數據,需要通過大量的道路測試不斷訓練自動駕駛的場景通用性。
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可以驗證車輛在有限區域內的實際運行能力和人機交互能力,也可以提高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知和信任,為即將到來的智能網絡汽車自動駕駛功能規模應用奠定基礎,是智能網絡汽車技術研發和迭代升級過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驟。
《條例》特別指出,深圳市政府可以選擇道路協調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行政區域開放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探索商業運營試點。在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建峰看來,全球和商業運營值得關注。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絡汽車的全球運營將經歷一個相對較長的探索過程。該條例明確提到,該地區應該打開一個洞,讓行業通過這個洞看到未來。據深圳市交通局介紹,根據《條例》的法律法規,深圳將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在適當的行政區域開放道路測試。

想象一下智能車上路的空間有多大?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智能汽車在道路上的變化和影響不僅限于汽車工業。
無人車企業新石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條例的出臺將促進更多城市建立無人配送車行業管理辦法,擴大無人車公路駕駛許可證和商業經營許可證。
多年來,該無人駕駛企業致力于無人駕駛配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共部署了近1000輛車輛。該負責人表示,該規定為更垂直場景的實施提供了機會,預計將加快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和平臺收入,使自動駕駛行業的商業實施進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此次出臺的《條例》還對完全無人駕駛車輛的上路和測試明確了責任劃分,并鼓勵保險企業開發覆蓋設計、制造、使用、經營、數據與算法服務以及其他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全鏈條風險的保險產品。
曹建峰認為,《條例》明確了自動駕駛車輛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可能會對保險業產生一定的影響。未來,汽車保險業可能會圍繞汽車推出一些新的保險類型。例如,在商業運營階段,運營商將為智能網絡汽車的自動駕駛算法和技術提供保險。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保險公司正在與汽車公司討論研究,為自動駕駛定制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