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開幕式后的全體會議上分享了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觀察和實踐。
張勇說,阿里巴巴的增長受益于時代機遇和中國大市場。阿里巴巴將始終扎根實體經濟,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加快產業改革。
以下是張勇在會議上發言的主要內容:
在過去的20年里,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浪潮席卷了世界。作為積極擁抱數字化的先驅,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的熱潮全面興起。去年,中國數字經濟達到45.5萬億元,占GDP近40%的比例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數據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新細胞,數字基礎設施構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骨架,工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運作紋理。數字經濟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經濟、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點發展經濟」,并提到「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實體經濟是國家現代化的基本保障,數字經濟是世界上最活躍、最具滲透性的經濟類型。
數字工業化和工業數字化都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產物。你有我,我有你。兩者的一體化發展必將成為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隨著過去20年數字化浪潮的不斷發展和演變,以及社會、經濟和生活的不斷結合,阿里巴巴的發展也經歷了三個主要的歷史階段:參與數字流通、數字物流和數字計算的建設。在這里,我們還將與您分享我們多年的實踐中的總結和思考。
首先,回顧互聯網發展的早期階段,中國龐大的人口和市場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土壤,使貿易服務業率先建立數字流通渠道,直接連接終端客戶或消費者,成為中國數字經濟早期快速增長的驅動力。
阿里巴巴的增長受益于這樣一個時代機遇和中國大市場獨特的發展潛力。通過建立數字商業流通平臺,一方面將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連接到需求方面,另一方面一方面將數千萬企業與供給方面的多元化服務生態聯系起來。
今天,無論是淘寶天貓、阿里巴巴新零售代表盒馬,還是大型超市大潤發,都利用數字流通渠道和數字營銷方式洞察和創造市場需求,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對更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通過需求側的推動,不僅可以創造供給,還可以降低商家的流通成本,提高商業效率,促進甚至迫使供給側改革。
第二,實體經濟數字化的變化不僅發生在大流通領域,而且更廣泛地融入其他領域。「大流通」建設也催生了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數字化「大物流」系統。物流體系關系到國計民生,既貫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又與一、二、三產業有關,尤其是在疫情等非常時刻。
物流、物資、生產可持續、市場繁榮、生活穩定。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的年快遞包裹數量從57億增加到1083億,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的年包裹數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在這一切的背后,數字化的作用至關重要。
阿里巴巴集團的智能物流平臺新手已經成立近十年。在過去的十年里,從電子表面訂單開始,快遞包裹的數字化首先實現,目前正在走向物流要素的綜合數字化進程。數字化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的運營模式,結合中國獨特的消費和勞動力市場模式,實現了今天的高效快遞網絡。
該網絡也在向海外市場邁進。目前,世界各地每月有240多臺包機用于干線運輸,并與世界50多個港口合作,開辟了智能清關系統。一個高質量的全球包裝網絡正在形成。
第三,農業時代依賴于水利,工業時代依賴于電力,數字時代依賴于計算能力。隨著貿易流通的深入和物流的發展,數字化不僅改變了銷售和營銷,而且擴展到研發制造等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也可以應用于城市和社會公共治理的各個方面。各行各業的數據使用呈幾何級數上升,計算正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真正的云計算時代即將到來。
早在2017年,國家就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建設,數字技術開始推動更多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重構生產、設計和制造環節,利用大數據模型推動最佳流程,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產能和效率,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阿里巴巴也參與了一系列幫助傳統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例如,寧波舟山港被稱為世界第一港,吞吐量多年來一直居世界第一,這與數字強港的概念密不可分。
基于阿里巴巴提供的云計算、人工智能和5G舟山梅山港開發了碼頭操作系統等技術服務「港口大腦」:包括港區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堆場智能協同調度、龍門吊裝卸料高精度定位、泊位預測等。根據船舶停留時間、貨物類型等數據,可合理分配泊位,分析裝卸在哪個堆場,甚至準確放置在哪個具體位置。單這一項相當于每兩年為舟山梅山港省出一個造價10億元的泊位。
上述實踐和案例表明,數字經濟可以與實體經濟全面融合,也可以使數字經濟更加包容。目前,社會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需要使發展成果更加包容。
阿里巴巴集團一直在力于數字技術的包容性,希望通過幫助更多的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享受數字紅利,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們認為,這是阿里巴巴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方式。
2022年注定是歷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年。雖然氣候變化、反復疫情、全球通脹等挑戰依然存在,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這種信心源于阿里自身的發展目標和國家的長期發展目標,源于全社會對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共識。
阿里巴巴將始終扎根實體經濟,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參與各行各業數字化進程,服務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持續追求。
基于充分的共識和共同的信念,讓我們堅定同行,共創美好的數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