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結束,各大家電企業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好消息:美的在JD.COM平臺和天貓平臺的銷量分別超過65億和68億,總銷量連續十年保持全網第一;海爾連續11年在全網家電中排名第一,其高端品牌卡薩迪在JD.COM和天貓的主站增長了30%以上;格力在天貓和JD.COM平臺的空調銷量排名第一,分別超過8億和13億。
在當今家電市場整體發展明顯下滑的背景下,雙十一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家電巨頭應對挑戰的堅韌品質。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底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格力、美的和海爾的業績就春天的意義。
根據賬面數據,三大巨頭的收入和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海爾智佳收入1847億元,同比增長8.91%,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116.7億元,同比增長17.26%;格力電器收入1483億元,同比增長6.3%,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17%;美的集團收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3.36%。歸母凈利潤244.7億元,同比增長4.33%。
不可否認,海爾、格力、美的在原材料上漲、需求放緩等多重考驗下確實表現強勁,但仔細看財務報告數據,三大巨頭籠罩在他們頭上的烏云并沒有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散去。
格力、美的、海爾“減震”,尋找消費升級下新突破口
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房地產收緊等諸多因素,家電行業一度進入寒冬,甚至今年,行業盈利水平依然受到拖累。
根據全國家電行業信息中心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家電規模和同比增長(零售額)分別為:家電零售額984億元,同比下降2.2%;廚衛電器零售額370億元,同比下降9.6%;家電零售額261億元,同比下降3.4%。
在此背景下,格力、美的和海爾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仍能保持增長,這確實讓家電市場松了一口氣。然而,這種表現還不足以確定家電市場的下滑已經消失。畢竟,從成本、庫存等詳細指標來看,傳統家電巨頭仍有改進的空間。
一方面,在成本方面,雖然現階段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下降,但海爾、格力、美的三家公司的成本改善效果仍然有限。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9月,格力電器運營成本約1098.2億元;美的集團2065.3億元;海爾智家1284.2億元。2021年1月至9月,這三家公司的營業成本分別為1047.9億元和2025.9億元、1182.3億元。
另一方面,從庫存周轉指標來看,巨頭的出貨情況也難以順利進行。今年上半年,庫存周轉天數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格力電器、海爾智佳、美的集團分別為107.28天和85天.61天、52.99天。周轉天數的增加意味著三者的庫存實現速度正在放緩,產品暢通度也在下降。
雖然目前一些家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修復,但考慮到當前環境對家電市場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家電巨頭不僅需要控制成本,保持穩定發展,還需要承擔產品創新、運營改革、提高運輸效率的負擔。可以說,現在比以前更考驗了家電巨頭的戰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