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維修協會早前數據顯示,奔馳w204零整比高達驚人的1273%,也就是說車身全部零配件拆分拿來單賣的價格總和,可買12輛原車。奔馳被認為是收獲發改委在汽車流通環節首張罰單的最熱企業。
某業內人士表示,零配件收益一般講主機廠大約可分得80%,4s店拿走20%。具體而言,經銷商采用的原裝零配件全部由其所屬汽車廠商供應,維修時也必須使用原裝零配件,甚至具體價格都被廠商所限定,零配件供應商也無法繞過廠商直接面對市場。而保修期內的用戶也被規定必須要在4s店養護車輛,否則將無法再享有質保服務。因此,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經銷商、消費者,都沒得選,定價基本上是車企說了算。
零部件壟斷
在目前合資車企生產制造當中,對零配件體系的控制上,外方處于絕對控制地位。這也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供應商體系的成長以及生存 空間,同時外方也從零配件上游制造產業&ldquo二次賺錢&rdquo。以進口整車企業為例,它向零部件企業采購配件,然后再加價50%或100%銷售給4s店,4s店再加 價50%或100%賣給消費者,最終一臺進口車零部件總價竟然是汽車整車價格的3至5倍。而4s店也趁機大幅抬高工時費,進一步侵害消費者利益。
控制最低售價
由于渠道單一,各大經銷商在實際經銷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汽車廠商在向經銷商壓庫存的同時,還會對售車最低價進行了限定,并美其名曰&ldquo保護品牌美譽度&rdquo,一旦突破底線,經銷商將面臨懲罰。此舉無異于限制了經銷商之間基于市場需求的公平競爭。
不過目前這種情況是否屬于壟斷仍在調查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協會正在對進口車汽車價格進行摸底調查。
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