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觀點還在討論人工智能是跟風的虛火和營銷噱頭的時候,ai人工智能正悄然在無數手機終端中普及,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人工智能美顏、人工智能拍照、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等等這些豐富的應用已經從概念到功能,正在把智能手機終端上升到人工智能手機的新階段。
人工智能的怎么在手機終端中普及的呢?在ai人工智能已成為當前手機行業下一個風口的情況下,小米、一加、oppo、vivo、錘子、黑鯊等oem廠商今年都推出了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手機終端,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均采用了代表當前人工智能水平的“芯”,也就是搭載了qualcomm ai engine (人工智能引擎)的驍龍移動平臺。
qualcomm ai engine(人工智能引擎)正是手機終端能夠普及ai人工智能的關鍵,正在扮演著“賦能者”的角色讓人工智能在手機終端的普及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作用?,F在,搭載驍龍移動平臺并支持ai engine(人工智能引擎)的智能手機已經能夠在ai拍攝、人工智能場景識別、ai面部識別以及虛擬人工智能助手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智能、人性化的體驗。
qualcomm ai engine(人工智能引擎)是一個融合高效硬件、算法和軟件工具的平臺。更彈性的機器學習架構分布在hexagon向量處理器、adreno gpu和kryo cpu這幾個異構計算核心之上,讓不同的手機終端設能彈性調用各個處理單元。可以將人工智能推理從云端遷移到手機終端上,給手機用戶帶來超快的速度、高速的連接性以及超強的安全性,進而顯著增強用戶體驗。
驍龍平臺讓人工智能在手機終端中普及的工作早就開始了,其人工智能在手機終端上的實踐已經是第三次迭代。第一代人工智能平臺是驍龍820,實現了cpu上運行神經網絡,并采用了當時商用領域最為主流的框架caffe;第二代人工智能平臺是驍龍835,引入了神經處理sdk,并對google和facebook兩者提供的框架進行了優化,在手機終端支持tensorflow和caffe2。這兩個框架曾經通常都運行在云端。但“裝入”驍龍后,一旦神經網絡經過訓練,開發者就可以從驍龍移動平臺中選擇合適的內核運行。另外,離線工具可以在目標運行前,對模型進行轉換、優化、量化。所以在驍龍835推出后,智能手機開始進入智能相冊管理和人臉識別的時代,成為智能手機新賣點。
去年,qualcomm發布了搭載第三代人工智能的驍龍845移動平臺。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迎來了最主流的升級,其后最推出的驍龍710上也搭載了多核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手機終端與人工智能的結合開始步入蜜月期,不管是千元機還是旗艦機都打上了人工智能的標簽,讓人工智能在手機終端上進一步普及。如今,驍龍660以及7系列和8系列產品中都有ai engine (人工智能引擎)的加持。
以搭載了ai engine (人工智能引擎)的oppo r15夢鏡版來說,前置2000萬像素的ai人工智能美顏攝像頭,能精確采集分析296個人臉特征點,可以智能分析拍照用戶的膚色、膚質、年齡等特質,通過人工智能為手機終端用戶打造專屬美顏方案。此外還支持ai人工智能場景識別,可以智能識別16種標簽和120種多標簽組合場景,通過人工智能的識別,手機終端針對不同場景匹配最佳的優化方案,比如拍藍天更藍,讓拍出的美食更加的鮮香誘人。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