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對維修技術信息的保密,又令綜合維修廠拿不到車載obd診斷以及維修保養信息,無法對車輛故障進行準確判斷。
中國反壟斷法雖然2008年就已經出臺,但汽車行業的反壟斷之風今年才算得上真正刮起。高達600%以上的零整比數據,讓消費者第一次清楚認識到汽車售后業務中的暴利,也引發了豪華品牌一連串降價舉措。除了奧迪、奔馳等品牌下調配件價格外,捷豹路虎等品牌還大幅下調了銷售價格。
而反壟斷步伐并未因此歇腳,緊接著,國家工商總局正式公布通知。10月1日起,全面停止所有汽車品牌授權備案工作。取消汽車廠家授權品牌的&ldquo特權&rdquo,不僅對汽車銷售帶來影響,還有望打破汽車維修市場壟斷的格局。
但汽車4s店模式不復存在的觀點,還是有些危言聳聽。畢竟,汽車4s店模式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汽車流通的主要形式,其地位難以撼動。
以主流汽車品牌為例,大部分經銷商網絡已擴張至300家以上,中心城市的網點布局更算得上是&ldquo三步一崗,五步一哨&rdquo&mdash&mdash往往一個城市同品牌4s店接近20家,有些兩店之間的距離不足三公里。正是這種密集的網點分布,令汽車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在銷量壓力下,甚至有汽車經銷商出現&ldquo賠本賺吆喝&rdquo的賣車現象。此外,4s店對于消費者品牌選擇上也不會對消費者帶來太多困擾。目前,汽車經銷商的集群效應比較凸顯,在各個城市都形成了許多&ldquo汽車商圈&rdquo。例如,大型汽車經銷商集團刻意打造的汽車城,就是圈定一個區域,集合了旗下各品牌汽車4s店;單店經銷商也學會了&ldquo抱團取暖&rdquo,同一條街道上相繼建店直至規模越來越大。總之,由于新車資源控制在汽車廠家手中,而長期形成的強弱地位,很難短時間內得以改變。相比而言,售后壟斷格局更有望實現破冰。
目前汽車維修行業發展中的最大困擾是,汽車維修技術信息的不公開以及原廠配件的壟斷。4s店維修價格的昂貴,不僅在日常維修保養中,讓車主有明顯&ldquo被宰&rdquo的感覺;而且在修車中&ldquo以換代修&rdquo的維修方式,也讓車主感到花了不少冤枉錢。選擇綜合維修廠,雖然價格便宜很多,但在配件質量辨別、維修故障診斷等方面,又讓車主存在較多擔憂。
目前維修市場的利益鏈條是,汽車整車廠向零部件企業采購配件并加價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加價賣給消費者。最后消費者買單的零配件價格比從配件企業流通出來的價格增加了50%以上。配件流通渠道的壟斷,導致配件企業無法直接將零配件賣給經銷商或者綜合維修廠。汽車廠家對維修技術信息的保密,又令綜合維修廠拿不到維修車輛的車載obd診斷以及維修保養信息,無法對車輛故障進行準確判斷。車主們也因此被&ldquo綁架&rdquo,為了確保維修質量只能回到4s店修車。
對于售后維修行業而言,這樣的狀況并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由于維修技術信息的匱乏,維修質量難以實現整體水平提升;配件渠道的不暢通也滋生了魚目混珠的假冒配件流入市場,給行車安全帶來巨大隱患。目前,歐洲、美國以及日本都有相應的法規,明確規定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及時向車主、汽車維修者提供診斷、維修車輛所必需的技術信息。隨著汽車反壟斷的深入,售后行業的壟斷格局有望&ldquo破冰&rdquo。
來源:蓋世汽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