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副院長譚崇鈞近日表示,數字技術為實現包容性發展、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數字平臺將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可參與、結果更普惠。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譚崇鈞近日表示,數字技術為實現包容性發展、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數字平臺將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可參與、結果更普惠。
譚崇鈞12月1日參加《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新書發布會時說,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平臺企業和一家科技企業,其阿里云城市大腦、菜鳥綠色物流、高德科技戰“疫”等可持續發展的案例相繼入選藍皮書,高德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等數據也應用到評價指標的構建,顯示數字技術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手段。 譚崇鈞說,因為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使疫情防控可以通過像健康碼這樣的載體精準到人,使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可以快速就位,讓工作和生活得以有序運轉。也因為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中小微企業能夠在線上開拓全球市場,找尋面向未來的“機遇”,讓就業、民生得以繼續。中國在利用數字技術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可圈可點,讓世界驚嘆。 他強調,可持續發展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國家領導人親力親為、大力倡導。在今年9月舉行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主席提出,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全球共識,也是阿里巴巴持續探索的目標。在阿里巴巴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早已將“綠色”“普惠”的基因融入血液。2019年10月,在中國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作為牽頭方之一,和其他15家中外企業一起發起了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把可持續發展更好地融入了企業的戰略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發言中提出,企業一號位就是可持續發展官,理應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 譚崇鈞表示,阿里研究院連續三年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兩家**的研究機構合作,共同研究推出這一藍皮書。未來將繼續深化這一合作,更多應用數字技術和大數據,讓藍皮書更具可信度、更具影響力。 《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基于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對2019年中國國家、省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數據驗證分析。分析顯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改善,反映前幾年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后,增長新動能得到恢復。 聲明:本文由阿里研究院原創并授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