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晶科電子車燈事業部經理何貴平認為,國內通用照明還沒到達頂峰,白熾燈替換率還不高,新市場仍在增長;但led背光市場已明顯下滑,不再增長。整體看來,未來led增長點仍在通用照明。
“led行業的競爭,從藍海現在已經變成血海。在價格上,規格上,技術上全面競爭。”在飛利浦大中華區高級市場經理游翔百看來,led產業的激烈競爭,國際大廠跳脫傳統賣產品的思路,聚焦系統服務業務,而國內廠家在通用照明的布局則選擇直面消費終端,擁抱電商等多渠道平臺。
就在日前落幕的火爆雙11網絡促銷中,歐普照明(603515)電商直營銷售額14時的銷量已破2億,超去年全天,歐普電商全年全網銷售額已超過18億。
面對目前it企業紛紛跨界進入led照明行業,洲明科技(232)副總裁王榮禮直言這樣做叫好不叫座。日前閉幕的ofweek 2017中國led照明產業高峰論壇上,王榮禮認為,目前國內led企業自身平臺建設上,僅憑企業單打獨斗很難做,“大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行業資源,小企業則要成為細分領域的**老大,登陸資本市場或成為收購標的。”
競爭激烈重組加速
隨著led產業的集中度持續加深,今年整合并購仍是發展的主基調,同時出售資產不間斷。企業或是出于led通用照明競爭加劇出售持股,又或是出于戰略調整等原因而作出相應選擇。
廣東甘化(000576)11月再度發布公告,對公司掛牌轉讓資產德力光電100%股權及2.32億元債權的轉讓價格作出調整。調整后,德力光電100%股權起拍價格下調至4億元,股權轉讓以受讓方代償德力光電對公司的2.32億元債務為前提條件。這是公司自9月14日掛牌轉讓上述標的后第二次調整價格。
2011年,德力西集團成為廣東甘化(彼時為*st甘化)控股股東,后者于2013年啟動定增進軍led領域。但財務數據顯示,led業務并未給廣東甘化帶來預期收益。廣東甘化在公告中表示,子公司德力光電自成立投產以來,經營效益一直不理想。隨著led行業競爭加劇,中小廠商的生產環境愈加惡劣,德力光電的經營業績已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較大負擔。另一方面,公司已明確以醫療健康領域為業務轉型方向,德力光電無法與公司的戰略規劃產生協同效應。
同樣選擇退出led產業的還有勤上股份(002638)。10月25日晚,勤上股份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以13.5億元置出半導體照明業務資產,聚焦教育產業。
勤上股份坦言,受宏觀經濟以及半導體照明產業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半導體照明業務營業收入、營業毛利、營業利潤均呈下滑態勢。公司半導體照明業務經營業績持續下滑,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制約了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空間。
市場對勤上股份的轉型極為悲觀。11月15日復牌,截至17日,勤上股份已累計三個跌停,算上今年2月3日停牌和4月25日短暫復牌,勤上股份已累計5個跌停。
“led行業遇到很多苦惱,競爭激勵,價格廝殺進入血海。困擾行業的主要是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燈絲燈,大功率芯片,led燈珠等幾乎很多公司的產品都可以相互替代。”歐司朗事業部市場部經理馮耀軍直言。
作為國際照明巨頭的歐司朗,也難逃價格戰下的資產剝離。2016年7月,歐司朗正式同意出售朗德萬斯,并接受中資財團出價超過4億歐元的收購價款。朗德萬斯是歐司朗公司剝離通用照明業務所設立的企業,產品主要為傳統光源業務、led光源、otc燈具和智能家居電子產品等。
國內led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的木林森(002745)聯合idg資本和義烏國資聯手拿下朗德萬斯100%股權。今年10月,木林森就已啟動重組,計劃將朗德萬斯注入上市公司體系之內,實現資產證券化。
業績分化強者越強
“對于歐司朗,飛利浦等led照明行業的國際巨頭而言,價格永遠都是一個痛點。”游翔百表示,國際巨頭企業體量較大,除去做照明業務外,飛利浦更希望跳脫傳統賣產品的思路,這幾年開發了非常多的照明系統和服務,涵蓋從家庭照明到專業照明市場,以求跳出價格競爭的血海。
相比國際企業的超脫,國內led企業更多選擇價格戰和擴產備戰的路上繼續狂奔。a股市場上的led企業,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在激烈競爭中加速分化。
凈利潤方面,a股45家led企業中,3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不同程度業績正增長。其中,三安光電(703)前三季凈利為23.78億元,成為led行業**賺錢的公司。乾照光電(102)則以604.10%的增速成為今年前三季度凈利增長**快的上市公司。東山精密(002384)、佛山照明(000541)、飛樂音響(651)、金萊特(002723)、海洋王(002724)、利亞德(296)、名家匯(506)、士蘭微(460)、勤上股份這幾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增幅也都超過了100%。
截至11月17日已預告全年業績的16家led上市企業中,10家公司去年業績預增,3家略增,2家扭虧,絕大部分led企業全年業績持續改善。其中茂碩電源(002660)、東山精密、乾照光電等6家預計全年凈利增長在100%以上。
2016年以來,led芯片市場逐漸回暖,下游需求旺盛,芯片價格穩定。在經歷行業洗牌后,市場呈現強者恒強的格局。申萬宏源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劉洋指出,隨著產能進一步集中到**企業手里,未來行業會出現強者恒強的格局。
根據ledinside數據顯示,國內led芯片**企業以三安光電、華燦光電(323)、德豪潤達(005)為主,臺灣企業以晶電為主。在2016年,前**led芯片廠商在整體的市場中占據了77%的份額,營收規模107億元,同比成長15%。
其中,三安、晶電、華燦這前三大廠商市占率接近為50%,尤其是三安處于一家獨大的局面,占據了近三成的市占率。事實上,市場也給予了**公司對應估值,今年三季度至今,三安光電股價累計漲幅已達38%。
led上游為襯底、芯片制造,中游是led封裝,下游是led應用。其中,led應用主要包括led照明、led顯示屏、led背光應用三大部分。在三安光電占據上游**后,在消費者**為熟悉的led通用照明的龐大市場中,競爭也日益白熱化。
值得注意是,德豪潤達、長方集團(301)、艾比森(389)、得邦照明(603303)、陽光照明(261)、雪萊特(002076)、雷曼股份(162)、超頻三(647)、英飛特(582)9家公司均出現了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的情形。與二季度相比,從單季的凈利潤環比增速來看,led照明行業呈現出放緩趨勢。
對此,晶科電子車燈事業部經理何貴平認為,國內通用照明還沒到達頂峰,白熾燈替換率還不高,新市場仍在增長;但led背光市場已明顯下滑,不再增長。整體看來,未來led增長點仍在通用照明。
劉洋認為,led通用照明過去一年增長穩中有升,未來隨著各個國家對led照明的不斷推廣,選用更有光效的led燈將會是行業發展主流。國際對于淘汰落后的白熾燈、選用光效更高的led將會是行業主流做法。led后續將會逐漸作為主流光源應用在照明的各個領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