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淄博來說,建筑陶瓷行業是個繞不過去的課題。2016年,淄博市建陶主營業務收入642億元,利潤46.4億元,全市有10多萬人從事其中。這個行業既能養家糊口,也常常污染嚴重危害健康。
對淄博來說,建筑陶瓷行業是個繞不過去的課題。2016年,淄博市建陶主營業務收入642億元,利潤46.4億元,全市有10多萬人從事其中。這個行業既能養家糊口,也常常污染嚴重危害健康。
淄博建陶產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產業不能簡單粗暴地一關了之,如何讓它迅速完成轉型升級,破解建陶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差、產業結構層次低、節能環保壓力大的難題,就成了黨委政府必須抓好的大事!”淄博市委書記王浩說。
這樣一個對比或許比較直觀:杭州諾貝爾集團年產7千萬平方米瓷磚,納稅5億元。而淄博近家建陶企業7億平米產能,是諾貝爾的10倍,納稅3.87億元,不足諾貝爾的80%。
“淄博建陶產量占全國15%,穩居全省**,全國第二,這些原來作為成績宣傳的耀眼數字,掩蓋了淄博建陶行業高污染、高能耗、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致命缺陷!”淄博市長周連華告訴記者,很多淄博建陶企業“小富即安”,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注重品牌建設,以貼牌為榮。
去年8月24日,淄博市召開建陶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會議。9月,《淄博市建陶行業精準轉調工作方案》正式出臺,明確了建陶企業轉型升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淄博制定了“三個一批”企業名單,即提升改造一批、搬遷入園一批、關停淘汰一批,著力建設淄博建陶產業創新示范園“一個園區”,高水平建設展示、交易、物流、研發、品牌“五個中心”,培植“****企業”和“十個**品牌”。2017年6月底前,所有搬遷入園企業竣工達產。全市建陶行業產能由7億平方米降為2億平方米。生產線由348條壓減為141條,關停207條。
中心城區張店走在了轉調的前沿。區委書記孫來斌告訴記者,張店區根據各建陶企業2015年稅收貢獻、品牌影響力、環保超低排放工藝改造、繳納社會保險四個方面的綜合得分,科學公正地排出了就地提升改造、搬遷進園和關停企業名單。對就地提升改造的,要求壓產限能、達標排放、統一改用天然氣、集中制粉、統一處理廢棄物、推行6s現場管理、保證實現年畝均稅收5萬元。對主動提前拆除生產線的,按照每平方米瓷磚產能給予1.58元補貼,僅此一項,張店區就花出了2億元。目前,張店區已經關停28家39條生產線,核減產能12316萬平方米。
東岳實業公司的副總經理門遠忠深有感觸,鼎盛時期,東岳擁有21條生產線,“財源滾滾也帶來濃煙粉塵滾滾。”門遠忠說,“在中心城區,污染不僅對不起周邊百姓,對我們職工也不公平。”東岳實業公司主動拆除了落后生產線,投入9000多萬元進行環保超低排放工藝改造,并按要求改用天然氣。
對于轉型升級帶來的陣痛,門遠忠頗能理解。就拿更換天然氣來說,每年就要多支出0多萬元,相當于每平方米瓷磚增加了3元成本。但門遠忠還給記者算了另一筆賬。過去用煤污染大,優等率和成品率低,安全隱患還多。現在僅優品率和成品率就提高了6到8個百分點,這能彌補由于環保投入而增加的很大一塊成本。轉調帶來的效果明顯,目前公司僅有5條生產線,產能降為萬平方米,卻擁有斯格米、恒岳、金岳等多個**和省級**品牌。
因煤而興、因瓷而富的淄川區也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轉型升級。區委書記李新勝說,淄川區關停97家建陶企業,拆掉144條生產線,并在工業基礎雄厚的羅村鎮開工建設淄博建陶創新產業園,高端定位,實行統一煤制氣、統一制粉、統一處理廢棄物等降耗能、降污染的措施。
記者還了解到,建陶企業主動轉型是淄川的一大亮點。
風生水起的“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就是在原淄博瓷廠的“廢墟”上迅速崛起的集文化創意、演出、美食、大師工作室、工業旅游與設計、陶瓷文化與藝術博物館群于一體的大型文化創意創業園區。投資一億元建成的“陶瓷學院”,也將在今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
而擁有建陶企業**個院士工作站的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靠源源不斷的創新,始終走在我國建陶行業的**前端:當大家一窩蜂拼價格地生產低檔地板磚的時候,它率先生產仿古瓷磚,當模仿者蜂擁而至時,它的防靜電陶瓷磚已經得到了國內外軍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業的青睞。目前,統一陶瓷不僅擁有27項國家專利,1個全國**,還主導起草了4個國家和行業標準,由本土草根一躍成為國際陶瓷行業巨人。
周連華表示,**傳統的建陶產業能夠在政府發動、企業主動的轉型升級風暴中“風平浪靜”安然渡過,對于優化全市生產力布局、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優化城鄉生態環境、打造生態淄博新高地,優化發展空間、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意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