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作為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按照bot方式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是全國**個符合國家循環經濟模式對餐廚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工程,被譽為“蘭州模式”。
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委共同發文,原則同意通過驗收蘭州等6城市餐廚垃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可以說,在創造了水清天藍的“蘭州藍”外,甘肅省蘭州市餐廚垃圾集中收運也走在全國前例,實現了餐廚垃圾生物能源處理的完整產業鏈——經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的“發電、供熱、有機肥料、生物柴油原料”等先進工藝,從源頭杜絕了“變相返回餐桌、危害群眾健康”。
先進的資源利用設備
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作為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按照bot方式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是全國**個符合國家循環經濟模式對餐廚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工程,被譽為“蘭州模式”。
日前,筆者探訪了位于蘭州市南山道附近的現代化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
進入廠區,現代化的廠房、辦公樓和景觀綠化,似乎和餐廚垃圾處理沒什么關系。從辦公、實驗、生產控制中心的現代化辦公樓出來,走進生產車間,可見4個大型餐廚垃圾投料口(即餐廚垃圾運輸車傾倒口),以及大型箱體、罐體,各種粗細的管子相連,一道道工序實現了自動化。看不見一點餐廚垃圾,這里是一座現代化的處理廠。
該項目選用工藝為厭氧消化+好氧堆肥聯合處理工藝,按照資源化處理目標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終將餐廚廢棄物轉變成不同形態的產品,變成餐廚廢棄油脂、生物燃氣、**肥、微生物菌劑液態噴施肥四大類產品,實現全資源化利用。
“變廢為寶,經過一道道工序處理變身有機肥料、沼氣發電、生物柴油原料等,實現了餐廚垃圾生物能源處理的完全產業鏈。”該處理廠副總經理康紅利介紹,工人大多是百合之鄉西果園的農民,家家種植百合,自從使用了該廠生產的有機肥料,改善了連茬種植的土壤,百合黃化病也沒有了,百合品質得到提升,得到了周邊農民的廣泛認可。此外,廠區的發電供熱能夠實現自給,生物柴油原料銷售給了國家資質的冶煉企業……
不斷提升垃圾收集率
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熱電聯供部經理周虎成深有感觸地說,6年前,剛開始日收集10噸、20噸,能有今天的成績,與蘭州市政府對餐飲市場及餐廚垃圾的規范化管理密不可分。蘭州市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走在全國前列。
2011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全國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名單,蘭州成為33個試點城市之一。
“技術核心,但是‘收集’更是關鍵。”周虎成說,2011年3月處理廠正式投入運行后,連續3個月,當時日處理量噸的處理廠卻處于天天“挨餓”狀態,每天能回收來的餐廚垃圾只有20噸。
“大家知道周邊三馬子私收泔水不好管理,背后則是黑色經濟利益驅動。”該市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多餐飲單位,將餐廚垃圾賣給地下作坊非法加工油脂或私自賣給近郊農民飼養“垃圾豬”等家畜,較長時期形成的無序管理和惡性循環單個部門難破解。
政府明令禁止拉泔水的“三馬子”進城,從源頭杜絕。一套組合拳徹底粉碎了由餐廚垃圾串起來的黑色利益鏈條,從而使餐廚垃圾處理駛入良性循環的軌跡。
蘭州市執法部門連夜蹲點,嚴查餐飲企業亂倒亂潑餐廚垃圾等違法行為;該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規定,全市范圍內所有餐飲單位需同有資質的處置公司簽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并將此作為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及餐飲單位年審時的前置條件;嚴查廢棄食用油脂為原材料加工成的食用油等違法行為;加強對畜禽養殖戶的管理,查處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垃圾飼養畜禽的違法行為;聯合打擊非法加工餐廚垃圾的窩點。
該市構建了主城區餐廚廢棄物收運系統,收運系統包括餐廚廢棄物收集桶、收運車,實行定時定點收集,統一運輸,集中處理。在2015年擴容技改后,處置量和處置效率有了大幅提高,處理規模突破了噸/日的同時,收運時間由每天2次增加到3次,收運量有了大幅提高。
目前,該市已建成完善的餐廚廢棄物收運體系,制定了良好的回收機制。收運車輛維護、人員配置培訓到位,收運線路逐步延伸,實現統一車輛、統一管理、統一調度,進行定人、定時、定點回收;建立了健全的餐廚廢棄物管理臺賬制度。包括餐飲單位日產生量登記管理、收集車輛智能計量管理與工廠收運調度實時監督管理及城市餐廚廢棄物信息化管理等,蘭州市建立了可靠的城市餐廚廢棄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了完善的產品銷售管理制度。
科學的管理制度保障
“累計簽訂餐廚垃圾收集協議1.7萬戶,累計收運餐廚廢棄物42萬多噸,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四大主城區已形成全覆蓋的收運網絡,蘭州新區也納入收運范圍內,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集率提升至96%以上。”
據周虎成介紹,目前,蘭州市近郊約0家餐飲單位和商戶,除掉面包、大餅、包子、部分早餐店鋪等餐廚垃圾“無效”商戶外,每天收集餐廚垃圾的約0家,收運路線共計80條,配置收運車輛共計55臺,每日出車達86臺次,收運、處置工作正常有序,有效保障了市民的食品安全。
為滿足蘭州市日益增長的餐廚廢棄物處理需求,2015年項目處理規模和整體工藝經過了升級,利用組合技術分類分段進行綜合處理,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被稱為“蘭州模式”。
蘭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項目的投產運行,有效解決了市區10萬多噸餐廚廢棄物對城市環境與黃河造成的各項污染,實現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保障城市的環境衛生。
目前,蘭州市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工作從無序狀態已走上規范化的軌道,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循環式利用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解決社會關注、群眾反映的“地溝油”、“泔水豬”等問題上取得突破,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
同時,該項目可實現資源環境效益:年產生沼氣769萬立方米,年發電750萬kwh,生物柴油10000噸,有機肥料10000噸,年減排二氧化碳5.5萬噸,節約標煤9709噸。**大限度地將餐廚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變成再生資源和能源,符合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來源:中國建設報 王忠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